月球,静海基地深处,“星穹造船厂”核心船坞。与其说这是一个工厂,不如说是一座为星辰巨舰接生的金属子宫。巨大的穹顶横跨数公里,内部空间足以容纳小型城市,其高度足以让云层在顶部形成。此刻,穹顶模拟出的并非地球的蓝天,而是深邃的星际空间背景,点缀着清晰无比的人造星图,仿佛将整个船坞置身于宇宙的怀抱。
这里并非只有钢铁的冰冷结构与引擎待机时低沉的嗡鸣,更流淌着一曲无声的、却足以扭曲物理法则的“弦歌”。空气因强大的能量预载而带着微弱的电离气息,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感受到即将喷薄而出的星辰之力。
鬼头桃菜站在高高悬空的观察平台上,一身剪裁极其合体的银白色工程师制服,不仅勾勒出她挺拔玲珑的身姿,更象征着她在此地不容置疑的技术权威。她如墨的青丝被利落地束成一个简洁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那道从左眉梢微微划向发际线的浅浅伤疤——这并非瑕疵,而是她无数次亲临一线、从险象环生的工程事故中留下的勋章,为她原本精致柔美的面容平添了几分令人心折的硬朗与沉稳魅力。她的目光,如同船坞内最精密的引力波传感器,锐利而专注,紧紧锁定着下方如同沉睡巨兽般的旗舰“神龙号”。
“神龙号”的舰体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暗色的装甲上流淌着幽蓝色的能量纹路,仿佛其血脉。此次代号“星弦”的改装,核心目标并非增强其毁灭性的武器系统,而是重塑其动力之源、跃迁之魂——基于那份充满争议与希望的《奥尔特云协议》,人类从三体文明交换来了部分关于高温超导拓扑与能量场精密操控的前沿理论模型。无数人类顶尖工程师废寝忘食,将理论与已有的曲率驱动技术结合,呕心沥血,终于成功将全新的“时空曲率场折叠算法”集成到“神龙号”的心脏——那座庞大的跃迁引擎之中。目标直指一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数字:五倍光速稳定巡航。
这将不仅仅是百分之几百的效率提升,更是人类文明真正意义上打破光速枷锁、迈向深空的关键一步。
“报告总工,第七至第九区段能量导管置换全部完成,耦合度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新型超流体氦-3冷却系统循环测试通过,核心温度稳定在绝对零度以上0.001开尔文!”
“真空零点能辅助汲取阵列预埋接口阻抗检测正常,随时可以接入主网络!”
通讯频道里,各个模块的首席工程师们压抑着兴奋,逐一汇报最终检查结果。每一个“正常”和“完成”,都像是一块坚实的砖石,垒向那梦想的巅峰。
鬼头桃菜深吸一口气,胸腔内激荡着与所有参与者同样的期待与紧张。她清冷而清晰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在广阔的船坞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所有单位注意,启动第一次五倍光速曲率场模拟测试。序列启动,初始功率设定为百分之十。”
命令下达,船坞内的照明微微黯淡,将更多的视觉焦点留给那艘巨舰。没有传统化学引擎震耳欲聋的咆哮,也没有聚变反应堆炽热喷薄的等离子流。真正的奇迹,发生在空间本身。
只见“神龙号”尾部那巨大得足以吞噬小型飞船的引擎喷口周围,空间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令人心悸的扭曲和折叠!仿佛有一双来自更高维度的无形巨手,正在优雅而强力地揉捏着宇宙的经纬。引擎核心区域泛起了如梦似幻的彩虹色时空涟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但这次泛起的不是水波,而是现实结构的波纹。一种低沉、却仿佛能穿透骨髓、直接作用于灵魂深处的嗡鸣悄然响起——这不是声音,而是空间结构被强行弯曲、拉伸、共振时产生的时空震颤,是文明向宇宙法则发起挑战时奏响的“星弦之歌”!
观察平台正面巨大的全息数据屏上,数以亿计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疯狂倾泻、跳动。代表曲率场强度的曲线陡峭攀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数值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最终,那个最令人心跳停滞的指标——“模拟等效速度”——开始向着理论极限冲刺。
“场生成器输出稳定!时空曲率梯度达到预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