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澜号返航的第三日,加勒比联盟金斯敦港的晨雾还未散尽,港口内已一片繁忙。联盟第二艘国产航母“自由号”正进行海试前的最后调试,甲板上,路飞穿着深蓝色作训服,正协助船员检查舰载机弹射装置——自南极行动后,他主动申请加入海军特战小队,凭借敏锐的反应力和近身格斗能力,成了“自由号”海试的重点测试员。
“路飞!别瞎碰弹射器按钮!”负责调试的工程师哭笑不得地拉住他,“这可是联盟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误触一次就要重新校准!”路飞挠挠头,指着远处掠过的舰载机:“我就是想试试,这玩意儿能不能把我弹得比飞机还高!”这话引得周围船员大笑,连路过的柳生静云都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如今的联盟海军,早已不是初创时的杂牌舰队,仅“自由号”搭载的电磁弹射、相控阵雷达、隐身舰载机,就足以与美军最先进的航母比肩。
与此同时,联盟科学院的地下实验室里,罗宾正带领团队解析星钥的深层数据。全息投影屏上,完整星钥的内部结构清晰呈现:核心是一束缠绕的能量流,外部纹路则是一套精密的“星图坐标系统”。“我们之前只解锁了南极、卡瓦基岛、马里亚纳海沟三个遗迹点,”罗宾指着屏幕上新浮现的红点,“现在星钥完整后,又解析出两个坐标——一个在大西洋中部的‘百慕大深渊’,另一个在南极冰盖下的‘远古控制室’。更重要的是,我们破解了‘净化者’的部分信息。”
她调出一段三维模拟动画:画面中,形似梭形巨物的机械体在宇宙中穿梭,吞噬恒星能量,下方标注着一行文字:“净化者,古老机械文明,以掠夺低熵能量为生,曾摧毁远古文明的星际殖民地,地球遗迹是远古文明最后的防御据点。”实验室众人倒吸一口凉气,珍妮攥紧了手中的医疗记录板:“也就是说,之前马里亚纳海沟的梭形巨物,是远古文明用来对抗净化者的武器?”
“不仅是武器,还是预警装置。”罗宾点头,“星钥数据显示,一旦地球出现超过临界值的能量波动(比如我们的可控核聚变实验、美军强行激活遗迹),就会被净化者的星际探测器捕捉到——南极那次,幸好我们及时用星钥稳定了核心,否则可能已经暴露。”
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财务组组长玛利亚拿着一份报告匆匆走进来:“罗宾博士,娜美女王让我把最新的资金使用报告给你——日内瓦拍卖的10亿美金,已经划拨3.2亿到核聚变实验项目,现在实验进入最后阶段,预计三个月内就能实现持续发电;另外3亿投入全民医疗升级,金斯敦、圣胡安的五所高端医院昨天已正式运营,首次引入的‘量子共振成像仪’,能检测出早期癌症,民众预约排到了下个月;剩下的3.8亿,暂时作为‘远古遗迹探索专项基金’,由你负责调配。”
罗宾接过报告,目光落在“探索专项基金”上:“有了这笔钱,我们就能研发专门的深海探测潜艇,去百慕大深渊一探究竟了。”
然而,平静的发展表象下,暗潮已在涌动。
十三妹的“海蜘蛛”情报网总部内,数十块屏幕实时显示着全球情报动态。一名特工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大姐,我们在纽约的线人传来消息,美军‘海神之矛’小组成立了‘星钥专项分队’,招募了一批量子物理专家,目标是破解我们之前截获的星钥残片数据。另外,他们还计划在金斯敦港安插卧底,伪装成科研人员潜入科学院。”
十三妹叼着烟杆,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卧底的照片:“这个叫‘艾伦’的物理学家,背景有问题——他三年前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曾参与过美军‘反物质武器’项目。通知科学院安保部,给所有外来科研人员做‘背景二次核查’,尤其是涉及星钥研究的部门,要加装生物识别门禁。”
她顿了顿,又调出另一份情报:“还有,苏联驻联盟大使刚才递了照会,想在下周与娜美女王会面,主题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合作’。苏联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最近在核聚变领域遇到瓶颈,他们肯定是想借我们的技术突破,缩短与美国的差距。”
同一时间,娜美正在总督府会见苏联大使。会客厅内,水晶吊灯的光芒柔和,双方的谈话却暗藏机锋。“娜美女王,”苏联大使端着咖啡,语气诚恳,“苏联愿意提供北极的冰下探测数据,帮助贵联盟探索南极远古控制室,条件是共享核聚变的部分技术参数——我们都清楚,美国不会容忍一个拥有尖端科技的加勒比联盟存在,两国合作,才能更好地制衡美国。”
娜美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目光平静:“大使先生,联盟感谢苏联的善意,但核聚变技术是联盟科学家数十年的心血,涉及国家安全,暂时无法共享核心参数。不过,我们可以开放‘民用核聚变发电站’的参观权限,也愿意与苏联在‘极地生态保护’领域展开合作——比如联合监测南极冰盖下的能量波动,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苏联大使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却也明白娜美的谨慎——毕竟联盟能在加勒比立足,靠的就是“不依附任何大国”的原则。他起身举杯:“期待我们的合作能有好的开端。另外,我带来一个消息:美军近期在古巴海域增加了核潜艇部署,‘海神之矛’的特工可能会通过古巴渗透进联盟,还请贵方多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