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深空探索(2 / 2)

它很小,即使在最大放大倍率下,也缺乏巨行星那般迫人的气势。但其表面明暗交错、对比强烈的地貌,却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魅力。

降落过程与景象: 舰队指令下达,“月冕”号与护卫舰群转入环绕轨道,数艘登陆舱如同金属种子,朝着那颗着名的心形氮冰平原——汤博区(Tobaugh Regio) 缓缓降下。

“凝固的奶海”: 高清影像实时传回。汤博区广阔无垠,由纯度极高的氮冰混合少量甲烷和一氧化碳冰构成,表面异常光滑平整,质地细腻得如同刚刚凝结的奶油,在遥远太阳微弱的光芒下,反射出一种柔和而诡异的乳白色光泽,确实像一片浩瀚无边的、冻结的牛奶之海。

水晶山脉: 地平线的尽头,冥王星的山脉巍峨耸立。这些山脉并非岩石,而是由在极低温下变得比钢铁还坚硬的水冰构成。阳光以极低的角度掠过它们的峰峦,折射出冷冽的、锐利的蓝白色反光,晶莹剔透,仿佛由巨大的天然水晶雕琢而成。

黑紫苍穹与孤日: 最令人窒息的,是头顶的天空。大气稀薄到几乎不存在,无法散射任何光线,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到极致的、近乎墨黑的紫罗兰色。太阳悬挂其间,只是一个亮度惊人的白色星点,光芒冰冷而微弱,丝毫无法驱散地面的严寒与幽暗。登陆器的探照灯光柱成为这片亘古黑暗中唯一的人造光源,切割开浓重的黑暗,照亮着机器人工作的区域。一种深入骨髓的、绝对零度般的孤寂感,透过屏幕,压得观看着喘不过气。

开发价值与战略意义: 迪丽热巴强迫自己专注于数据:“类型:岩质核心+厚冰幔矮行星。大气:极稀薄,氮为主,随其248年公转轨道变化(近日点/远日点)周期性升华与凝结。核心价值:稳定地表,可建立永久设施。富含水冰(生命支持/核聚变燃料)、氮、甲烷(化工/辅助燃料)。” 但她的标注也异常严峻:“绝对难点:通信延迟(需要月球新科技的支持)、太阳能输入可忽略不计(必须完全依赖核能,最好是聚变堆)、持续数十地球年的极夜带来接近绝对零度(-240°C以下)的超低温,对材料学与能源系统是终极考验。”

建立前哨: 无论环境多么严酷,命令必须执行。先遣工程单元被激活,开始在这片冰封地狱扎根:

能源钻探: 重型钻探平台启动,向下挖掘,试图利用冥王星内部微弱的放射性衰变地热,或直接部署小型模块化核裂变反应堆作为基地的初始能源核心。

基地构筑: 大型工程机械开始挖掘冰层,浇筑特种复合材料,构建重度防护(heavily shielded) 的半地下式基地模块,以最大限度抵御宇宙射线和夺走一切热量的极端寒冷。

通讯中枢: 高功率的超远程激光与中微子通讯阵列基座被牢牢固定在冰岩上,这是未来前哨与内太阳系保持联系的唯一生命线,尽管这条线有点缓慢。

自动化防御工事雏形: 预先设计的自动化导弹发射井(预留核弹头与动能杀伤弹头接口)、远程传感与监视阵列的基座和掩体开始构建。它们此刻是沉默的混凝土与钢铁骨架,但其设计用途不言而喻——杀戮。

S先生的指令冰冷而清晰:将冥王星打造为面向太阳系外的第一道预警线与火力壁垒。它的位置决定了任何从奥尔特云或星际空间闯入的物体(例如可怕的三体探测器),都将被它最先捕捉。这里,将为内太阳系可能到来的入侵争取到宝贵的预警和动员时间。此次任务仅仅是奠基,下一次到来的,很可能将是一整支武装到牙齿的远征舰队,将这颗冰冷的星球彻底变成一个狰狞的军事堡垒。

桃菜站在舰桥,望着屏幕上那些渺小的机器人在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中顽强地点燃第一簇文明的星火,一股混合着骄傲与恐惧的沉重压力攫住了她。这不再是单纯的探索,这是为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星际战争,铺设最前沿的阵地。迪丽热巴缓缓合上电子日志,目光投向舷窗外那颗正在逐渐缩小的、散发着死寂蓝灰色光芒的冰冷世界,在心中默默刻下印记:“冰封前线,寂静哨所。战争的阴影,早已无声无息地蔓延至此。”

舰队在确认冥王星前哨基地初步架构完成后,开始缓慢调转方向。它们的任务尚未完结,仍需护送满载希格斯矿石的“月宫二号”返回内太阳系。而冥王星,这颗曾经的第九行星,则在月球帝国的战略星图上,被永久地标记为一个全新的、弥漫着无形硝烟的坐标——冰封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