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61章 麒麟遗秘:火种与深渊

第61章 麒麟遗秘:火种与深渊(1 / 2)

帝汶岛的“圣女”皇宫深处,隔绝了外界银河舰队带来的窒息感与EUMC权力游戏的喧嚣。一扇由复合超合金铸造、厚度堪比小型星舰装甲的巨门,无声地滑开,将石峰和小璐吞入一间绝对静谧的密室。空气仿佛被抽干了活力,带着地下深处特有的阴凉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陈年纸张与檀木混合的奇特气味。唯一的光源来自头顶,一道冷白色的光束精准地打在房间中央那张巨大的、年代久远的紫檀木桌面上,桌面光滑如镜,映出上方灯光的倒影,边缘则沉淀着岁月包浆的深褐光泽。

石峰深陷在宽大的高背椅中,椅背的阴影几乎将他上半身完全笼罩,只余下被灯光照亮的手部和摊开的文件。他指尖的皮肤在冷光下显得有些苍白。小璐肃立在他侧后方半步,双手交叠在身前,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平日里灵动狡黠的眸子此刻只剩下凝重的冰层,紧抿的嘴唇绷成一条直线,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仿佛怕惊扰了桌上沉睡的历史尘埃。

窗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午后慵懒的阳光穿过精心修剪的皇家花园,在繁花盛开的藤架下投下斑驳的光影。阿玉温柔的低语如同流淌的清泉,清晰地传入密室:“邦邦看,那是帝汶金刚鹦鹉,它的羽毛像不像彩虹呀?”紧接着,是儿子石振邦那清脆如铃、毫无杂质的咯咯笑声爆发出来,充满了纯粹的生命喜悦。小家伙正努力踮起脚尖,挥舞着肉乎乎的小手,试图去够低垂枝头上一只正歪头打量他的、色彩斑斓的巨鸟。鹦鹉被逗得扑棱了一下翅膀,洒下几片炫目的蓝绿色羽毛。阿玉笑着将邦邦抱高了些,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和眼中满溢的慈爱。这鲜活、温暖、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天伦画卷,透过厚重的单向防弹玻璃窗,像一道刺目的阳光射入密室的阴郁。石峰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那份平凡的温馨此刻成了他在这片历史重压下唯一能抓住的锚点,却也让他心底的沉重愈发鲜明。

“峰总,”小璐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紧绷,仿佛喉咙里堵着什么,“这些文件…是在皇宫最古老的保险库深处,一个用三重物理锁和三重动态密码保护的夹层里发现的。加密等级是石松亲王本人设定的‘龙渊’级,最后的解密密钥需要亲王本人的虹膜和掌纹动态序列,我们…刚刚才破解完成。”她深吸一口气,稳定声线,修长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谨慎,指向桌上那份最核心、厚度也最惊人的装订册。册子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质羊皮,边角磨损得厉害,露出底下粗糙的纤维,烫金的字迹也有些黯淡剥落,却依旧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麒麟飞天计划·绝密总纲(1984-1992)》。

石峰胸腔起伏,深深吸入一口带着陈年气息的空气,仿佛要将勇气也吸进去。他伸出微凉的手指,缓缓翻开那厚重的扉页。泛黄粗糙的纸张发出沙沙的低语。映入眼帘的,是两行苍劲有力、力透纸背的钢笔字签名,墨色深沉如铁——**石松**。而在签名下方,是一个用娟秀中带着刚劲的笔迹写下的名字,这个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劈入石峰的脑海——**叶文洁教授**。他只在家族最隐秘的传说和支离破碎的档案中,模糊地听过这个名字!

计划的核心内容,如同无声的核爆,在他脑中轰然炸响,冲击波席卷了所有的认知:

1. **黑暗森林的警钟(1984):** 文件开篇,是石松亲笔撰写的长篇引言。那字迹锋芒毕露,带着一种俯瞰众生的冷酷洞察力。他详尽阐述了一个令人骨髓发寒的宇宙图景——**“黑暗森林法则”**。字里行间充满了冰冷的逻辑:宇宙并非人类幻想的田园牧歌,而是危机四伏的死亡猎场,每一个文明都是手持猎枪、屏息潜伏的猎人。任何暴露自身位置的光亮(信号、科技发展、星际航行),都等同于自杀式的呐喊,必将招致最冷酷无情的毁灭性打击。石松的结论斩钉截铁:人类需要一双能刺破黑暗的“眼睛”(深空探测阵列),更需要一面能抵御任何方向攻击的“盾牌”(全球性太空防御体系)。这份超越时代数十年的冷酷认知,让石峰的后背瞬间被一层冰凉的冷汗浸透,寒意直透骨髓。

2. **麒麟-核火计划:火星之梦(1985-1992):**

* **超越时代的技术:** 文件内页夹着大量泛黄的图纸、照片和实物照片。一张印着MIT绝密水印的微型核热推进(NTP)引擎结构图,线条精密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一张特写照片展示着一根铅笔粗细、表面闪烁着奇异金属光泽的柱状物——标签注明:**K-1α高温碳化钨燃料棒原型**;一份手写计算稿,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轨道图,页眉标注着“精度超越NASA JPL基准线37%——火星自由返回轨道优化系统”。这些在90年代初如同科幻小说般的技术,竟被石松和叶文洁的团队掌握,并推进到了令人咋舌的工程验证阶段!

* **庞大基地与惊人成果:** 航拍照片展示了马来西亚丹绒宾半岛一处隐秘的海湾,巨大的混凝土掩体、高耸的燃料储存罐、延伸入海的专用码头——标注为“龙巢”基地。另一张震撼的照片:一个被厚重混凝土墙和复杂管线包围的钢铁巨兽(K-1原型堆),在试验台上喷吐着幽蓝色的尾焰,旁边数据记录清晰写着:“热试成功!持续1150秒,比冲达标!”;万吨级液氢工厂的冷凝塔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一组照片记录了“红土”火星生态舱内部:无土栽培的绿色植物在人工光源下生机勃勃,舱壁上复杂的生命维持系统指示灯规律闪烁——**成功运行30天!**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疯狂的目标:**1992年实现载人火星往返!** 文件的最后几页,附着一张黑白照片:一艘流线型、充满力量感的金属飞船矗立在巨大的组装车间内,船体上喷涂着三个遒劲的汉字——“**夸父号**”。那简洁而充满未来感的设计,散发着不属于那个年代的冰冷金属气息,仿佛一头即将挣脱束缚的星际巨兽。

* **人才帝国:** 一份名单详细罗列着“MIT-Dragon”核心团队的45名顶尖华裔博士,专业覆盖核物理、材料学、天体力学、生命科学;另一份是300名华裔工程师的档案;还有与港大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备忘录。石松用难以想象的金钱投入和对星辰大海的狂热信念,在NASA和ESA的眼皮底下,悄然构建了一个规模、效率和野心都堪比国家航天局的私人科研帝国!

3. **星辰大海的野望:桂宫与谛听:**

* **桂宫计划(登月):** 翻过几页,一组清晰的设计蓝图展现眼前。基于NTP引擎的“玉兔号”月球摆渡飞船,设计理念大胆而高效,目标直指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计划中明确标注要在那里建立永久性前哨站,开采水冰资源。这比当时任何大国公开的登月计划都早了十几年,技术路径更是激进得近乎疯狂。

* **谛听计划(深空):** 石峰的目光骤然凝固。关于“谛听二号”深空探测器的描述占据了大半页。探测器被设计成巨大的碟形,布满天线阵列。最核心的一段文字被红笔反复圈出:“… **120 AU(天文单位)** 深空任务期间,主阵列捕获到一段持续7.3秒的窄带、非重复性电磁脉冲信号,代号‘**奥影**’… **信号特征高度疑似非自然起源,判定为‘深空异常A级’… 绝对保密等级‘归墟’**。” 在旁边的空白处,是叶文洁教授用蓝色墨水写下的批注,字迹清晰而坚定:“**坚持监听不回应原则。此信号即为黑暗森林暴露风险之实证!任何主动接触皆为文明自杀!**” 她将“奥影”信号视为悬挂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4. **民用转化与伦理之争:**

* 文件中专门有一卷记录了“麒麟计划”衍生的民用技术转化:超导材料“凤翎”的专利证书、高效辐射防护服的原理图、小型封闭生态循环系统的商业推广计划书…这些技术如同计划的枝蔓,悄然渗透到石家庞大的商业帝国根基之中,支撑了其早期的惊人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