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港。浅水湾道,石家别墅。
咸湿的海风裹挟着豪门深宅的暗流涌动,吹拂过修剪完美的草坪。石峰站在临海的露台上,目光掠过波光粼粼的私人海湾,却无心欣赏。身后客厅传来的高跟鞋敲击大理石地面的清脆声响,由远及近,带着不容忽视的气场。
“阿峰,厉害啊!” 李嘉欣 人未至,声先到。她一袭剪裁利落的香奈儿套装,妆容精致,气场全开,丝毫看不出岁月痕迹,唯有眼中历经商海沉浮的精明锐利昭示着她的段位。她优雅地落座,红唇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报纸头条都在讲,你身家,怕是要超过李超人咯?” 她口中的“李超人”,自然是香港首富李超人。李嘉欣身价300亿港币,早已不是当年仅靠美貌立足的明星,而是手握庞大物业与产业的商界女王。
紧随其后的是刘嘉玲,同样气场强大,风格却更显沉稳内敛。她一身Arani高级定制,佩戴着价值不菲的翡翠首饰,在李嘉欣对面坐下,目光沉静地看向石峰:“峰少,恭喜BAT再攀高峰。不过,”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感,“你二爷爷(石松)今年95高龄了。时间不等人,我和嘉欣,得早做准备了。”
这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海面投下巨石。石松,这位掌控着东南亚庞大石氏帝国、坐拥数万亿资产的“无冕之王”,已至风烛残年。他身后那足以撼动多国经济的遗产分配,是悬在所有相关方头顶的利剑。李嘉欣与刘嘉玲,作为石松时代后期最具权势也最具野心的两位“王妃”,早已在商场与家族政治中厮杀多年,每人300亿港币的身家在王妃中遥遥领先,但她们的胃口,远不止于此。石峰这位新崛起的、手握未来科技命脉的继承人,既是她们需要联合的对象,也是潜在的巨大变数。
太古城中心BAT香港总部,顶层办公室。
送走两位深不可测的长辈,石峰回到他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香港,但他的眉头微蹙。
石峰的困境:纸面富贵与香港根基的薄弱
B.A.T. 的黄金枷锁: 百度(380亿+)、阿里巴巴(估值100亿+)、腾讯(300亿+),三巨头总市值逼近800亿美元,BAT集团持有其中巨额股份,石峰的个人身价也因此飙升到令人眩晕的高度。然而,这财富如同被锁在透明的金库中——远未到套现的最佳时机。百度的现金流需要支撑其生态(如持续亏损的爱奇艺);阿里尚未上市;腾讯虽已上市,但其增长潜力远未见顶。庞大的纸面财富,暂时无法转化为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之地快速构建深厚根基的弹药。
香港物业的短板: 虽然去年以“骨折价”30亿港币豪气买下太古城整层总部,以及拥有浅水湾石家分得的那栋靠边别墅,但石峰在香港持有的核心优质物业数量,与李嘉欣、刘嘉玲这样的“楼后”相比,堪称九牛一毛。刘嘉玲很久以前就豪掷5448万港币购入深湾9号单位(现市值已大涨),持有的香港豪宅和物业据传不下20处。李嘉欣的物业帝国同样深不可测。在香港这个极度看重“砖头”(不动产)的社会,物业不仅是财富象征,更是地位、信用和流动性的重要保障。石峰此刻的根基,更多系于虚拟的股权价值和未来的增长预期上,在需要真金白银和实体资产支撑的家族博弈中,略显单薄。
互利博弈:物业换股权的提案
数日后,李嘉欣与刘嘉玲再次联袂而来,这次是在BAT总部那间能俯瞰维港的顶级会议室。她们带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提案。
“阿峰,”李嘉欣开门见山,指尖轻轻点着桌面上一份精美的物业清单,“我和嘉玲商量过了。我们在香港仔、半山、中环,还有一些不错的不动产和产业,现金流也稳定。你看,”她推过清单,“这份包,总值大概在50亿港币左右。”
刘嘉玲接口,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我们知道BAT的未来无可限量,你手上的股份更是金饽饽。我们呢,对科技是外行,但看好你这个人,看好BAT这个平台。所以,想用这些实实在在的物业和产业,置换你手上等值的、一小部分BAT集团的股份。大家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提案的核心:
1. 李嘉欣 & 刘嘉玲: 提供总价值约50亿港币的香港核心区域优质物业及成熟产业(租金回报稳定的写字楼、商铺等)。
2. 石峰 & BAT集团: 出让等值(约50亿港币)的BAT集团股份(非B.A.T.三巨头股份,而是石峰控制的BAT控股母公司的股份)。
3. 目的:
对李/刘: 将部分流动性相对较低但稳健的香港实体资产,置换成代表未来无限增长潜力的BAT集团股权,分享石峰互联网帝国的长期红利。同时,深度捆绑石峰,在即将到来的石松遗产大战中,获得更强有力的盟友和筹码。
对石峰: 大幅夯实在香港的实体资产根基,获得宝贵的、可随时抵押或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物业,极大增强其在香港本地的话语权、信用额度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入两位在香港根基深厚、能量巨大的“王妃”作为股东,对BAT集团未来在香港及东南亚的拓展有难以估量的隐性价值。
石峰看着清单上那些熟悉的地段和物业名称,心知肚明这份“礼包”的价值和背后的深意。这是阳谋,也是双赢的契机。他需要这些“砖头”来稳住当下的阵脚,而对方则看中他手中代表未来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