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法国渔业公司在此地的代理人信息及可能的把柄。
“合纵连横”: 刘子光通过加密频道,联络了西南部一个与正规军有宿怨、同样渴望出海口的强大部落“丛林之矛”。他提出一个诱人的方案:双方合力拔掉“海蛇”,共享“海龟湾”初期权益(穆罕默德占主导),并共同应对可能来自正规军的反扑。他提供的筹码是:大量“光通香米”、部分缴获的正规军轻武器、以及未来港口贸易的部分份额。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联盟,关键在于平衡与掌控。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光通”名义下,向“海龟湾”运送一批“渔业加工设备”(实为港口基础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预制件等),并雇佣部分当地工人进行“仓库建设”(实为未来码头改造打基础)。此举既可麻痹“海蛇”,又可提前布局。
正规军并未坐视西北部的暗流涌动。他们改变了策略:
“经济绞杀”: 加强对西北部控制区物资流入的封锁,尤其是燃油、药品和精密零部件,试图困死穆罕默德部落的战争机器和民生。
“定点清除”: 派出由精锐特种兵组成的“猎犬”小队,在夜间利用直升机渗透,目标直指穆罕默德部落的中层指挥官和疑似“军师”的联络点。行动迅捷狠辣,造成了一定恐慌。
“堡垒战术”: 在通往金矿和水源点的关键隘口,修建加固哨所和火力点,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如同钉子般楔入穆罕默德的腹地,限制其机动。
刘子光的应对,则是将谋略、情报和地利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夜莺之眼”: 夜莺及其训练出的侦察小组,如同最敏锐的雷达,提前预警了数次“猎犬”小队的渗透路线。刘子光据此设下反伏击圈,利用熟悉的地形和RPG-29的穿甲能力,让两支“猎犬”小队有来无回,缴获了宝贵的特种装备和通讯器材。
“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破堡垒”: 对于深入腹地的正规军堡垒,刘子光不强攻。他利用新到的武装丰田皮卡(“技术车辆”)的机动性,组成快速反应小队。白天,这些堡垒是刺;夜晚,则成为孤岛。小队利用夜视优势,在堡垒外围神出鬼没,用冷枪、诡雷、切断补给线等方式不断袭扰、消耗守军,让其疲于奔命,士气低落。同时,利用“丛林之矛”盟友在侧翼的牵制,分散正规军兵力。
“民心壁垒”: “光通香米”在封锁下的作用凸显。刘子光通过秘密渠道,优先保障核心支持部落的基本口粮,同时向受封锁影响的边缘区域有限度投放香米。这极大地稳定了内部,让正规军的“经济绞杀”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激起了部分民众对正规军的怨恨。
“信息迷雾”: 利用缴获的通讯器材和索菲亚的语言优势,刘子光指挥发起了一场信息战。伪造命令、散布假情报,挑拨正规军内部关系,制造恐慌和混乱,让正规军的指挥系统疑神疑鬼。
周旋在正规军的铁拳与“海龟湾”的暗潮之间,刘子光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走钢丝者。夜莺带回的情报显示,“海蛇”内部因“光通”的渗透和“丛林之矛”的压力而出现裂痕;法国代理人的贪婪把柄也已掌握;第一批“渔业加工设备”顺利运抵“海龟湾”仓库。
“丛林之矛”的酋长通过加密信道发来确认:“潮汐合适时,‘矛’与‘光’将共击海蛇!”
时机正在成熟。刘子光站在别墅的最高处,眺望着东南方隐约可见的海的方向。身后,阿雅兴奋地规划着未来港口的蓝图;索菲亚冷静地核算着接管港口的预算;艾丽卡心不在焉地涂着指甲油;林小雨在晚风中轻轻摘下一朵盛开的茉莉;而夜莺,如同最忠诚的礁石,静立在他身侧,纯黑的眼眸倒映着远方海平面上初升的银月,也倒映着这位掌控心渊、搅动潮汐的“军师”眼中,那坚定而冷酷的决断。打通海口的战役,即将在谋略的指引与暗影的掩护下,悄然拉开帷幕。而正规军的铁拳,也必将随之落下,一场更大规模的碰撞,已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