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互联网布局(2 / 2)

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北京,清华大学校园。

春寒料峭,未名湖的冰尚未完全融化,古老的校园里已能看到抱着书本匆匆行走的学生。**阿罗**,(清华大学大三学生,石峰的高中同学兼勤工俭学的雇员),穿着一身合体但并不奢华的学生风格西装,走在清华园充满书卷气息的小径上。他的目标是找到正在物理系任职(或刚刚离职筹备创业)的张朝阳。

凭借着同为清华校友的身份和事先周密的调查,阿罗很快在图书馆附近“偶遇”了张朝阳。此时的张朝阳,海归背景,意气风发,浑身散发着精英气质和创业的冲动,正在为他的互联网梦想四处奔走寻找支持。

“张师兄,您好,我是阿罗,94届计算机系的。”阿罗落落大方地伸出手,“受**深圳bAt集团**董事长石峰先生委托,特意前来拜访您。”

张朝阳有些意外,但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深圳bAt集团**?石峰先生?久仰。不知找我有何指教?”

两人在校园僻静处找了个石凳坐下。阿罗开门见山,表达了石峰对张朝阳本人及其互联网视野的高度赞赏。“石总非常看好您将国际领先的互联网模式引入中国的构想。他认为,中国需要自己的门户网站,一个通向世界信息的高速窗口,而您是最有能力实现它的人选之一。”

张朝阳的眼神专注起来,他正在为启动资金焦头烂额,任何潜在的投资人都值得认真对待。

阿罗随即抛出了石峰的邀约:“**深圳bAt集团**愿意向您即将创立的公司投资20万美金,占股25%。”

20万美金!这在1997年是一笔足以支撑一个互联网公司启动并运营相当一段时间的资金。张朝阳的心猛地一跳。25%的股份要求,对于一个尚未注册、只有商业计划书的公司来说,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条件。

“**深圳bAt集团**除了资金支持,还能提供哪些资源?”张朝阳谨慎地问道,他需要评估这笔钱背后的价值。

“石总承诺,集团将利用其在深圳及华南地区的商业网络和人脉,为您公司的初期发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背书。同时,我们看好的是您个人的能力和远见,不会过度干预公司的具体运营,但会在战略层面保持沟通。”阿罗的回答条理清晰,显然是得到了石峰明确的指示。他顿了顿,补充道:“张师兄,石总对互联网的判断非常超前且坚定。他正在布局整个赛道,您的门户构想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笔投资不仅仅是钱,更是**深圳bAt集团**对未来趋势的背书和承诺。而且,据我所知,您的项目时间紧迫,石总希望我们能尽快达成共识,**最好今天就能敲定合作意向的核心条款**,资金可以在一周内到位。”

张朝阳陷入了沉思。20万美金解了燃眉之急,25%的股权在可接受范围内,**深圳bAt集团**的背景和石峰展现出的决心确实有吸引力。阿罗话语中透露出的“时间紧迫”和“赛道布局”的信息,也让他感受到了机会稍纵即逝的压力。作为一个精明的创业者,他明白在早期找到既有实力又有共同愿景的投资人多么不易。

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师弟,眼神锐利而真诚。片刻后,张朝阳脸上露出了果断的神情:“阿罗师弟,石总的诚意和远见,我感受到了。**20万美金,25%的股份,以及集团提供的战略支持,这个框架我接受!** 具体的法律文件和细节条款,我们可以马上安排律师对接,**今天就签署投资意向书**。希望这是**深圳bAt集团**与我的公司共同成功的起点!”

阿罗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再次伸出手:“太好了,张师兄!石总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非常高兴。合作愉快!我这就联系石总和法务,确保意向书尽快签署。”

远在广州刚刚与丁磊敲定意向书细节的石峰,听着电话里阿罗的汇报,嘴角勾起一丝*满意而笃定的笑意。历史的车轮,正在他精准的撬动下,坚定地改变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