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深圳股市风云起(2 / 2)

“30块!”老伯回答。

“25…行不行?我就这么多钱了。”李李的声音不大,带着试探。老伯看看她清秀认真的脸庞,又看看那张小额凭证,摆摆手:“好啦好啦,拿去吧,女仔。”李李欣喜地付钱,接过凭证时手心微微出汗。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交易,赚了5块钱的差价。她小心地将凭证收好,感觉心跳得飞快。她持有的深发展原始股价值早已翻倍,但她选择牢牢持有,小额交易只为实践和感受市场的脉搏。K先生在不远处偶然瞥见这一幕,看到她因成功交易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眼睛,心里竟掠过一丝类似“孺子可教”的欣慰。他发现自己开始留意她,不仅因为她的工作能力,更因为她身上那份未被市场完全浸染的纯粹和努力。

**1988:铁箱里的沉睡资本**

1988年的冬天,深圳某处工地的简易板房里,寒风从缝隙钻入,带着混凝土和泥土的气息。唐先生和他的“兄弟们”已在这片热土扎下根。那些蛇皮袋里的合同,如今已化作五千多双粗糙的手,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承接着市政工程的土方任务。

板房里烟雾缭绕。唐先生坐在吱呀作响的简易木板床边,腰背挺直如松。他听着手下的汇报,眼神专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手下恭敬地站在一旁:“…哥,按您吩咐,工钱一半发现金,一半…换成这个了。”递过来一叠崭新的“深金田”股票凭证。“那个包工头路子野,直接从柜台弄出来的,比市面上便宜不少。”

唐先生接过凭证,一张张翻看。昏黄的灯光下,公司名称、股数、鲜红的印章格外清晰。他粗糙的手指抚过冰凉的纸张,动作沉稳,仿佛在掂量它们的份量。五千多个兄弟,一半的工钱,就变成了手里这一叠叠纸。他掏出那个磨损的计算器,按了几下,红色的数字在昏暗的光线下跳动,映着他沉静的脸。“嗯,知道了。收好。跟兄弟们说清楚,这是‘存钱’,以后能生钱。”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没有激昂的许诺,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笃定。手下立刻应声,小心翼翼地将凭证锁进一个冰冷的铁皮箱,如同守护着未来的希望。窗外寒风呼啸,板房里,一种全新的“资本”正在铁箱中沉睡。唐先生的领导力根植于土地和汗水,他看得比兄弟们更远,懂得将实打实的工程利润和凝聚的劳力,高效地转化为另一种更具力量的形式——金融资本。他以身作则,沉默寡言却目标明确,兄弟们信他,愿意跟着他赌一个未来。

**下一年:狂热与暗流**

时间来到下一年酷夏。深圳某证券柜台前,热浪扭曲了空气,人潮拥挤得令人窒息。柜台前的小黑板被汗水浸得模糊:深原野 ¥68.5。队伍像长蛇般蜿蜒到马路上。市场已陷入癫狂,股价如脱缰野马,将一切基本面抛在脑后。

李李也在队伍中,比一年前显得沉稳许多,眉宇间褪去了青涩,添了几分冷静。她手里捏着几张“深万科”的凭证(或许是后来小额买入或分红的积累),准备卖掉一部分补贴家用。她默默计算着可能的收益,脸上是专注的神情。她持有的深发展原始股已涨至令人咋舌的高位,但她选择紧紧握住这份核心资产,只动用小额头寸。K先生最近的风格越来越激进,甚至隐约透露出参与炒作的迹象,这让她内心深处有些不安,却又不敢多问。

突然,人群一阵剧烈骚动!几个彪形大汉粗暴地推开排队的众人,蛮横地挤到柜台最前面。“让开让开!先办我们的!”为首的光头汉子拍打着柜台玻璃,声音刺耳,唾沫横飞。被推搡的人群敢怒不敢言,一片怨声载道。

混乱中,李李被一股大力猛地撞得一个趔趄,手中的凭证脱手飞出,散落一地!“啊!”她惊呼一声,心猛地揪紧,慌忙蹲下身去捡拾。眼看一只穿着脏旧胶鞋、沾满泥浆的大脚就要狠狠踩踏在一张珍贵的凭证上!

一只粗糙、布满老茧和伤痕的大手快如闪电,猛地抓住了那只脚踝,向旁边一拨!力量之大,让脚的主人——一个正奋力往前挤的汉子——被带得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汉子回头,一脸怒容正要发作!

抓住他的人,正是唐先生。他不知何时已悄然立在人群边缘,穿着沾满泥点、汗渍的工装,与周围衣着各异却同样狂热的人群格格不入。他站姿如磐石,眼神沉静得像深潭,却带着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悸的威压。他没理会那怒视的汉子,甚至没看那几个插队的彪形大汉一眼,只是低头对蹲在地上、脸色有些发白的李李说:“女仔,你的东西。”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他弯腰,动作利落地帮李李拾起最后两张股票凭证,递到她面前。他的动作带着一种保护性的力量感。

李李惊魂未定,认出是当初在柜台前帮过自己的那位工地大哥,心中涌起强烈的感激和安全感。“谢谢!谢谢大哥!”她连声道谢,声音还有些微颤。

唐先生摆摆手,没说话。他的目光这才缓缓扫过那几个插队的彪形大汉。那光头汉子似乎认出了唐先生,或是被他身后几个同样精悍、沉默围拢上来的工友那冷硬如铁的气势所慑,嚣张气焰顿时矮了半截,悻悻地骂了句粗话,带着人退到了一旁。混乱的场面在唐先生无声的干预下,迅速恢复了秩序。他的领导力在此刻体现为一种无需言语的威严和对秩序的天然维护。

李李感激地看着唐先生走向柜台。他办好业务,仔细收好,贴身放好,转身离开喧嚣的人群,身影很快消失在街角,如同水滴汇入工地的洪流。即使在市场最狂热的顶点,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沉默而坚定地积累着这些纸片的力量。然而,眼前这赤裸裸的混乱、贪婪与蛮横,让他内心对纯粹市场炒作的警惕与日俱增,甚至生出一丝冰冷的厌恶。他需要的,是能握在手里、能产生实实在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数字游戏。

李李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又低头看着自己失而复得、被汗水微微濡湿的凭证,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小小的纸片背后,汹涌着何等巨大的力量,又映照着何等复杂的人性——有K先生那样在信息与资本浪潮顶端弄潮的优雅猎手,也有唐先生这样从泥泞中崛起、用铁腕和远见开辟道路的沉默领袖。她深吸一口气,将凭证紧紧攥在手心,重新排到了柜台前,心中那份对K先生朦胧的好感,悄然掺杂了一丝对未知风险的忧虑。窗外的深圳,热浪滚滚,尘土飞扬,资本与汗水,梦想与蛮力,在这片土地上疯狂地搅拌、发酵,酝酿着更剧烈的变局。而K先生,此刻或许正坐在某个凉爽的、铺着地毯的房间里,手指优雅地敲击着计算器,盘算着如何用更大的杠杆,撬动这沸腾市场深处的金矿,他镜片后的目光,投向的是更宏大的资本图景,也许,也偶尔会掠过那个认真记录市场数据的年轻身影。他们三人,各自在时代的滔天巨浪中,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寻找着自己的航向与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