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蓝图与亲王之眼**
1978年的盛夏,帝汶王国皇家设计院的气氛如同被烈日炙烤的钢铁。设计大厅内,巨大的绘图板排成阵列,空气里弥漫着墨汁、汗水和陈旧纸张的味道。绘图员们弓着背,丁字尺横推竖拉,三角板精准定位,圆规钢针在重磅硫酸纸上划出细密的“沙沙”声。老工程师林国栋眉头紧锁,对付着千吨级龙门吊主梁与支腿的复杂节点图,手腕悬空,小心翼翼地走完一条近两米长的粗实线,一滴汗珠砸在图纸边缘。
“应力集中系数,按q345b算,局部超了快一倍!”林国栋对旁边的结构师张工低吼,翻着厚重的《钢结构设计手册》,铅笔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
走廊尽头,“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的恒温空间里是另一番景象。几台庞大的终端机嗡嗡作响,深绿色屏幕上线条闪烁。曾留学的工程师苏桐,正用键盘和数字化仪在二维cAd软件上构建主梁模型。随着指令输入,线条流畅生成、移动、组合。“尝试ht80高强度钢属性。”她低语“效果显着,但工艺…”
项目协调会上,争论的焦点如同烧红的钢钉。墙上挂着巨大的手绘总图,墨线厚重扎实。旁边是点阵打印机输出的、略显粗糙的cAd二维视图。
“ht80,屈服强度800兆帕!q345b才345兆帕!”苏桐指着应力分析图,屏幕上的色块是她最有力的论据,“主梁截面能减重15%以上!节点应力可优化控制!”
林国栋“啪”地合上手算草稿本:“纸上谈兵!ht80高碳当量,冷裂敏感!预热温度、焊条匹配、焊后热处理…我们焊工有几个碰过?一个环节失控,就是灾难!”他转身在黑板上画出焊接接头示意图,重重敲击热影响区和残余应力位置,“q345b笨重是笨重,但工艺成熟,安全有保障!”
工艺科长老吴愁眉苦脸:“国产仿ht80还在实验室!进口?外汇批文难如登天!”会议室陷入僵局,只有挂钟秒针的“嗒嗒”声格外刺耳。窗外船坞里,旧龙门吊的“吱嘎”声像旧时代的叹息。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无声推开。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他年约六旬,五十岁的长相,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深邃沉静,带着久居上位的从容。他穿着剪裁考究的米白色亚麻西装,与设计院工装格格不入,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亲王殿下!”所有人立刻起立,恭敬行礼。
石松亲王,帝汶王国的实权亲王,同时也是鲜为人知的、富可敌国的世界级富豪。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墙上的图纸和屏幕上的模型,最后落在争论的中心点。
“不必多礼。”石松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听说,我们在为船厂的新龙门吊的材料举棋不定?”
苏桐立刻简要汇报了ht80的减重优势和应力分析结果。林国栋则再次强调了工艺风险和q345b的可靠性。
石松走到cAd屏幕前,仔细看着那代表ht80的应力分布图,手指无意识地在操作台上轻轻敲击了几下,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对那冰冷的机器界面无比熟悉。他又拿起林国栋的草稿本,快速翻看着那些复杂的手算公式和应力流草图,眼神锐利。
“林工的顾虑很实际,经验宝贵。”石松放下草稿本,目光扫过众人,“但苏工的数据也清晰展示了ht80的巨大潜力。帝汶要建造最先进的舰船,工装就不能停留在旧时代。”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平淡却掷地有声:
“材料,用ht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