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多米诺骨牌(1 / 2)

1963年的春天,加勒比海的风向彻底转变。加勒比自由联盟(c.F.U.)在拥有了那支堪称“梦幻”的舰队(包括那艘被私下称为“沧澜女王座驾”的准航母战列舰“镇岳号”、两艘驱逐舰“惊雷”、“裂风”、两艘巡洋舰“怒涛”、“狂澜”、两艘核潜艇“深潜者”、“暗影”、以及庞大的补给编队)之后,其力量已非“突飞猛进”可以形容,而是完成了从地区强权到区域性霸主的质变飞跃。

这股钢铁洪流所带来的威慑力,是压倒性的、令人绝望的。对于依旧在加勒比海保留着零星殖民地的英、法、荷三国而言,它们的统治基础本就脆弱不堪——每个岛屿往往只有象征性的几百名驻军(多为殖民地部队,士气低落),几门老掉牙的岸防炮,以及一两艘吨位可能还不如联盟一艘补给舰、航速慢、火力聊胜于无的巡逻艇。在“镇岳号”那如同移动山脉般的巨影,驱逐舰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以及核潜艇那无声无息、却能随时给予致命一击的恐怖传说面前,这些殖民力量渺小得如同惊涛骇浪中的几片枯叶。

**无声的陷落:殖民时代的终曲**

联盟甚至无需开炮。十三妹副元帅将“炮舰外交”和“午夜幽灵”的心理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存在即威慑”。

* **巡航即宣示:** “镇岳号”为核心的庞大舰队,开始了覆盖整个加勒比海的“常规巡航”。它们会出现在任何一处英、法、荷殖民地的领海附近,有时近得岸上的人能用肉眼看清舰体上冰冷的铆钉和森然的炮口。舰队保持着完美的战斗队形,雷达全开,舰载直升机频繁起降进行侦察。这种无声的、充满压迫感的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宣告:这片海域,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 **“友好”的最后通牒:** 联盟的外交官(由罗宾培养的、精通多国语言和当地土语的团队)会乘坐小艇,在武装快艇的护卫下“访问”这些岛屿的总督府。他们彬彬有礼,却递上一份措辞不容置疑的“建议书”:鉴于贵方在该岛的治理已无法有效保障居民安全与福祉,并考虑到历史潮流与当地居民的普遍意愿,加勒比自由联盟敦促贵方在xx日内有序撤离所有官方人员及武装力量。联盟将确保撤离过程的安全,并承诺接管后维持秩序,改善民生。

* **“七武海”的和平进驻:** 一旦撤离期限临近或对方表现出犹豫(这种情况极少),早已在附近海域待命的、由原“七武海”首领率领、装备了联盟制式武器的“地方保安部队”(名义上是维持秩序,实则训练有素),便会乘坐高速登陆艇和平进驻港口。他们不攻击殖民军队,只是“协助维持治安”,并开始组织当地居民,准备迎接联盟旗帜的升起。

在这种泰山压顶、内外交困(当地居民在联盟宣传下早已人心思变)的态势下,殖民者的抵抗意志彻底瓦解。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可逆转地发生了:

* **英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这些英属小岛几乎在接到“建议书”的24小时内就做出了撤离决定。总督们只想体面地离开,避免成为“镇岳号”主炮下的一缕青烟。象征性的抵抗?那只会让伦敦的报纸多一条“帝国残阳下的悲歌”标题。

* **法属圣马丁(法占区)、圣巴泰勒米、法属圭亚那沿海小岛(如救世主岛):** 法国人稍微矜持了一点,试图通过外交渠道向巴黎求援,但在得知巴黎方面除了“强烈谴责”和“密切关注”外无能为力,并且“镇岳号”编队已经出现在圣马丁岛外海后,法军指挥官明智地选择了保存颜面的撤退。法属圭亚那主岛尚远,但其周边小岛的控制权瞬间易手。

* **荷属圣马丁(荷占区)、萨巴、圣尤斯特歇斯:** 荷兰人的反应最为务实。在确认了舰队规模和核潜艇的存在后(荷兰海军情报部门对此极为震惊),阿姆斯特丹直接下令:立即撤离,避免无谓损失。荷兰总督几乎是带着一丝解脱的心情签署了移交文件。

整个过程快得令人目不暇接,平静得近乎诡异。没有激烈的战斗,没有悲壮的抵抗,只有殖民旗帜的黯然降下,联盟金龙旗的冉冉升起,以及原住民在联盟人员组织下那带着茫然又掺杂着期待的欢呼。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时代,在加勒比海的核心区域,以一种近乎“和平演变”的方式,被一个由东方女海盗建立的奇特联盟画上了句号。

**牙买加的抉择:恐慌、投机与尘埃落定**

牙买加,这个加勒比海英语区最大的岛屿,此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激烈争论。金斯敦的政坛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池塘,乱成一团。

* **亲英派(残余殖民势力与部分保守精英):** 如丧考妣。他们拼命向伦敦求救,呼吁国际社会干预“海盗政权的非法扩张”,警告联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牙买加。他们试图组织民兵,加固防御(虽然面对舰队如同儿戏),并散布谣言,将联盟描绘成比殖民者更残暴的掠夺者。

* **独立派(渴望摆脱英国影响的本土力量):** 内部产生巨大分裂。一部分人(理想主义者)对联盟的“解放者”姿态抱有幻想,认为加入这个由“本地人”(巴巴多斯等岛原住民)主导、经济繁荣、武力强大的联盟,是实现彻底独立和快速发展的捷径。另一部分人(现实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则充满警惕,担心加入联盟意味着从英国的附庸变成娜美这个“海盗女王”的附庸,失去牙买加的独立地位和文化特性。

* **底层民众:** 消息闭塞,但关于巴巴多斯等岛“人人吃饱饭”、“孩子有学上”、“没有白人老爷骑在头上”的传闻如同野火般蔓延。许多生活在贫困中的牙买加人,对“联盟”产生了朴素的好感和向往,对金斯敦政客们的争吵感到厌烦。

联盟的舰队适时地出现在牙买加附近海域。“镇岳号”那庞大的身影在金斯敦外海若隐若现,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潜艇“深潜者”甚至“不小心”在金斯敦港入口附近短暂上浮,其黝黑、巨大的流线型艇身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让整个港口陷入一片死寂。

叶大少和十三妹并未直接发出最后通牒,而是通过中间渠道(主要是那些与牙买加有贸易往来的叶家、石家商人,以及被策反的牙买加本地有影响力人物)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联盟尊重牙买加人民的自决权。联盟的大门向所有渴望自由与繁荣的加勒比兄弟敞开。联盟的舰队,是和平的保障,而非侵略的工具。但是,任何试图勾结外部势力(特指英国或美国)威胁联盟安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宣战。

压力之下,牙买加脆弱的政治平衡迅速崩溃。亲英派在民众的唾弃和死亡的威胁下(数名最激进的亲英派人物“意外”遭遇车祸或失踪)迅速失势。独立派中的“现实派”在巨大的压力和联盟描绘的“联盟内高度自治”蓝图诱惑下,逐渐占据上风。一场仓促但广泛的“全民公投”在联盟舰队“维持秩序”的背景下举行(过程被反对者指责存在胁迫,但结果已无法改变)。

公投结果:72%的投票者赞成加入加勒比自由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