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海盗帝国(2 / 2)

饱受殖民统治之苦、又被眼前这些“老乡”描绘的蓝图所吸引的原住民们,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在“七武海”首领的组织和见证下,这些岛屿纷纷举行了简单的“入盟仪式”——通常是在最大的广场焚烧一面英国国旗,升起巴巴多斯的圣女金龙旗(旁边加上代表本岛的特色标志),并宣读一份简短的效忠娜美女王和加入联盟的宣言。

巴巴多斯岛的总督府(王宫)内,代表联盟的旗帜地图在迅速扩大。叶大少意气风发地在海图上钉上新的旗帜标记,他的“帝国”疆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繁荣的潮汐:商船、金币与海盗主题乐园**

随着联盟疆域的稳固和内部安全环境的改善(由叶大少的陆战旅和不断扩编的“联盟海军”巡逻队保障),经济的活力开始迸发。

首先涌入的是悬挂着“叶氏远洋”和“石氏集团”旗帜的庞大商船队。叶家(叶大少家族)和石家(十三妹家族,在香港及东南亚根基深厚)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们的船队满载着帝汶岛及远东的工业品、日用品、建筑材料,驶入联盟各个岛屿的港口。返程时,则装满加勒比的特产:格林纳达的肉豆蔻等香料、圣卢西亚的香蕉、巴巴多斯的朗姆酒、以及各个岛屿的优质海产品。贸易的利润极其丰厚,金币如同流水般涌入联盟的金库(由罗宾负责监管)和商人的口袋。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盗帝国”的名头本身,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精明的商人(其中不乏嗅觉灵敏的叶家和石家旁支)开始在巴巴多斯和其他风景优美的联盟岛屿(如巴哈马),投资兴建带有浓郁海盗主题风格的度假村。

* 用仿古帆船改造成的“海盗船餐厅”,侍者穿着复古的海盗服,菜肴名字都叫“黑胡子的宝藏烤肉”或“安妮·伯尼的朗姆烩虾”。

* 在废弃的殖民堡垒遗址上,开发了“夺宝奇兵”实景探险游戏,参与者可以扮演海盗或殖民军进行“对战”。

* 海滩上,孩子们可以学习打水手结、升起骷髅旗(当然是联盟特制的、卡通化的无害版本),甚至参加模拟的“炮术训练”(用水枪)。

* 晚上,篝火晚会表演着以娜美和“七武海”首领为原型的(经过大幅美化、浪漫化的)海盗传奇故事剧。

这些新奇刺激的“海盗主题乐园”,吸引了大量来自美国、加拿大甚至欧洲寻求刺激和异域风情的游客。旅游业迅速成为联盟的重要外汇来源,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活力。

**灯塔效应:人口与版图的引力**

加勒比自由联盟展现出的景象,对于周边那些仍在殖民统治下、或者刚刚独立却陷入贫困与混乱的岛屿来说,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 **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 联盟的岛民能吃饱穿暖,孩子能上学,生病有地方治(虽然医疗水平还在提升),还有工作机会和稳定的秩序。而其他岛屿,可能还在为基本的粮食发愁,疾病横行,社会动荡。

* **联盟的吸引力:** 消息像风一样在岛屿间传播。人们听说在联盟,只要肯干活,就有饭吃,有衣穿,有希望。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殖民者的颐指气使,有的是自己人(虽然领导者有点奇特)当家作主的感觉。

于是,一场自发的人口迁徙开始了。胆子大的渔民,划着简陋的小船,载着一家老小,穿越海峡,奔向最近的联盟岛屿。一些小的、资源贫瘠或位置偏远的岛屿(如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等),其长老或民众代表甚至主动派人联系巴巴多斯,表达了强烈的加入联盟的意愿。他们看中的不仅是联盟提供的物质保障,更是那份在动荡海域中难得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督府内,娜美看着罗宾提交的最新报告——关于人口流入的数据和新的入盟申请,心情复杂。她揉着额头,对正在兴奋地规划新舰队基地选址的叶大少和十三妹叹道:“我们就像个巨大的漩涡……把人和岛都卷进来了。这到底是解放,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绑架’?”

叶大少头也不抬:“管他呢!人多力量大,岛多地盘广!这是大势所趋,娜美!说明我们干得对!”他用力拍着海图上一个新申请的岛屿位置,“看!又一块拼图!我们的‘帝国’……哦不,‘自由联盟’!注定要成为加勒比海的心脏!”

十三妹吐出一个烟圈,眯着眼看着窗外港口络绎不绝的商船和游艇:“心脏?我看是聚宝盆还差不多。不过侄女,你担心的也有道理。人多了,心思就杂。咱们这摊子,得管得更精细才行。光靠海盗的义气和枪炮,长远可不行。”她的话,给这看似烈火烹油的繁荣景象,投下了一丝现实的阴影。

娜美走到窗边,望着港口。那里,帝汶岛的巨大货轮正在卸下成箱的物资,叶家的商船鸣笛起航,满载游客的仿古海盗船驶向蔚蓝,而更远处,几艘简陋的小渔船正奋力划向联盟的海岸,承载着寻求希望的移民。圣女金龙旗在港口上空高高飘扬,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个由海盗建立、却正在努力走向秩序与繁荣的独特联盟,已然在加勒比海的中心强势崛起。它的扩张,或许没有硝烟,但其影响,却比炮火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