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总是沉默地蹲在门槛上编竹筐,手指被篾条割得满是伤口。大饥荒那年,他把自己那份红薯粥全倒进了弟弟妹妹的碗里。后来考上了大专
-老二天生一副好嗓子,能说会道,多才多艺,奈何脸有点麻子不够帅
-老三的腱子肉能扛两百斤谷子,可包产到户那年,他望着分到的薄田发呆——种了一辈子地,突然不会种了。后来出去流浪了十几年才回来
-老四娶了个凤姐般的泼辣媳妇,改革开放后居然在县城开了家发廊。90年代严打,媳妇连夜逃去广东,再回来时已经学会用港腔说“老板里面请“。
-老五......石松的手突然一抖。那个最爱显摆的小儿子,四十岁以后就跟媳妇势同水火
大女儿嫁了个木匠,养了一大堆娃;二丫也到处流浪不知所踪;小丫嫁了个小学教师,一儿一女,丈夫早逝;
还有就是自己的二房阿月,小鸟依人,从小不知道被卖了几家,直到被自己收留,养了一堆娃
系统光幕无声浮现:
【家族记忆回溯完成】
【新任务:改变至少一个儿子的命运(0\/1)】
---
4.战前部署
拂晓,进攻前半小时
石松把全排聚在河床拐角:“听着,等炮声一响,二班往左翼树林打两轮齐射——用空包弹。“他掏出怀表,“十五分钟后,不管看没看见信号弹,全体撤回这里。“
“排长,这不合规矩......“班长老赵刚开口,就被石松塞了包骆驼烟。
“规矩是活着的人定的。“石松指了指远处山头,“那边机枪阵地看着没?廖磊的小舅子管弹药库,这批捷克式上周就该换枪管了。“
士兵们交换着眼色——跟着懂行的长官,活命机会大得多。
战场生存法则:如何“合理“违抗送死命令
(乱世中的温情,往往藏在最血腥的缝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