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末路锁铅途(2 / 2)

张良见状,当即取出纸笔,现场草拟了一份“铅华合股契约”:

百姓出劳力、矿道图、场地;

联邦出技术、核心设备、初期组织;

收益分配,百姓占四成,联邦占三成,地方财税占三成。

嬴政看过契约,用恢复了些的清朗嗓音补充道:“地方财税可再减一成,让利於民。但有一条件,”他拿起一块烧制好的“秦砖银声”,指着光洁的表面,“日后每块砖上,需刻印‘百姓制造’四字。要让那些花钱购买此砖的豪强大户们知道,是谁,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亲手将毒害化为了珍宝,拯救了自己的家园。”

老吴、阿渣、黎嫂等人闻言,激动得脸色涨红,齐声吼道:“成交!我们干!”

声音洪亮,震得茶棚顶上的积灰又扑簌簌落下一层,惹得众人一阵咳嗽,随即又是一阵带着希望的笑声。

首次大规模烧制试验,却出了点意外。

公输哲为了追求效率,稍稍调高了〈鼎位〉聚焦装置的功率。结果能量注入过猛,只听“噗”一声闷响,准备烧制的那片地面连同上面的混合料,瞬间熔融塌陷,形成了一个直径约十丈的、光滑如镜的亮黑色半球状凹坑!

恰逢项羽巡边路过,巨大的震动让他一个趔趄,一只穿着铁质战靴的脚恰好踩进了边缘尚未完全凝固的玻璃浆里。

“嗤——”

高温瞬间将他的靴底与熔融玻璃烧结在了一起!

项羽又惊又怒,猛地拔脚,带起一片粘稠的玻璃丝,那靴子底部已然覆盖上一层乌黑发亮的“水晶”底。

“公输哲!你这弄的是什么东西!是给老子定制水晶鞋吗?!”项羽怒吼,踩着那只瞬间“增高”且行动不便的靴子,模样颇为滑稽。

公输哲吓得冷汗直流,赶紧调整功率,指挥人手将那片巨大的玻璃熔融体划分成标准的砖格。

待冷却后,项羽那只靴子底部与玻璃彻底融为一体,硬邦邦的,走起路来“哐哐”作响,倒是真成了独一无二的“铅华水晶战靴”。

刘邦在一旁看得乐不可支,拍着大腿笑道:“项帅!恭喜恭喜!日后上阵杀敌,不用再踩高跷了!就穿着这‘银声战靴’,往前一站,光这身高和这哐哐的动静,就能先把敌胆吓破三分!”

项羽气得额角青筋直跳,恶狠狠地瞪向刘邦:“刘老三!你再笑信不信老子把你也塞进砖窑里,烧成个人形鼓槌!”

一月之后,铅圩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首批正式烧制的、底部刻着“百姓制造”的“秦砖银声”在集市上公开售卖。那清越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引得闻讯而来的各地商贾,尤其是关中豪强的采办们争相抢购。曾经令人避之不及的铅尘,化作了叮当作响的银钱。

参与项目的百姓们第一次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分红,阿渣用挣来的钱给妹妹买了一直想要的、染着漂亮颜色的头绳;黎嫂的牛汤棚扩大了规模,挂上了崭新的招牌:“铅华银声汤饼铺”。

看着圩集上人们脸上久违的、带着希望的笑容,阿渣忍不住跑到嬴政身边,仰头问道:“大人,以后…咱们这铅酋岭,还采矿吗?”

嬴政看着少年被山风吹得粗糙、却闪烁着求知光芒的脸庞,温和而坚定地回答:“采,但要记得——”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周围每一个竖起耳朵的百姓耳中,

“——这山,这水,这土地,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基业,不是供我们这一代人挥霍透支、然后狼狈逃离的废墟。”

他目光扫过那些堆积如山的、尚未处理的矿渣,以及远处依旧光秃的山岭,

“下次,若还有人敢为一己之私,罔顾生灵,肆意破坏…”

他的声音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让他自己躺进这熔炉,亲身感受一下,被烧制成砖、供人敲打的滋味。”

黎嫂听着,用力擦了擦眼角,对着熙熙攘攘的集市,用她那带着百越口音的官话,响亮地吆喝起来:

“来呦!喝一碗‘铅华’暖心汤,踩一块‘银声’致富砖!”

“毒尘变金砖,日子响叮当呦!”

新的民谣在铅圩的孩童间传唱开来,伴随着“秦砖银声”那清越的敲击声,汇成了一曲告别“铅”途末路、走向新生的希望乐章。张良站在喧嚣的集市边缘,对身旁的萧何和依旧穿着那只奇特战靴、面色不豫的项羽感叹道:“化腐朽为神奇,变毒害为珍宝,更要紧的是,让百姓成为这奇迹的主人。这,或许才是星纹之力,乃至联邦存在的真正意义。”

项羽哼了一声,别扭地活动了一下那只沉甸甸的“水晶”脚,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那些因为参与制砖而挺直了腰板的矿工和妇孺。这种将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让绝望之地重燃生机的过程,比他过去任何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都更让他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难以言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