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冰火破星芒(2 / 2)

然而,圣驾的第一站,却并非任何繁华郡城,而是直抵——巴蜀,“文明火种”计划的核心基地,帝国最大的技术备份与研发中心。

巴蜀之地,群山环抱,气候温润,与北方的苦寒截然不同。巨大的山体被掏空,内部是灯火通明、规模远超咸阳格物院的庞大工坊集群。这里汇聚了帝国最顶尖的匠人、学者,以及从各地转移来的重要技术资料和器材。

嬴政行走在巨大的地下广场中,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正在依照腹朜传回的数据和图纸,尝试仿制、改进那种奇异金属;墨家弟子在调试巨大的、利用水力驱动的共振发声装置原型机;算学家们则在庞大的沙盘前,推演着各种物资调配和工程方案。

“陛下,”负责此地总筹的墨家元老介绍道,“根据腹朜师兄的研究,共振破甲原理已基本验证,目前难点在于战场环境的实用化。我们正在尝试缩小装置,并寻求更稳定的能量源。另外,对‘幽寰金’的仿制也有进展,虽远不及原品,但找到了一种混合金属,其强度远超寻常青铜,或可部分替代。”

嬴政仔细听着,不时询问细节。他走到那庞大的共振装置前,看着那复杂的齿轮和杠杆结构,沉默片刻,道:“此物,不必急于求成。可分作两步:一,研制小型探测仪,优先装备黑冰台与军中斥候,用于搜寻异常声波或能量波动;二,集中力量,攻关替代金属的规模化冶炼。技术之道,欲速则不达,根基牢固,方能应对万变。”

他又看向张良:“子房,帝国疆域图需再次修订,尤其是北方、东北、乃至海域。命典客司,不惜代价,招募熟悉极北冰原、东北山林、东方海域的向导、猎户、海客。朕要知道,星师与商会可能藏匿、可能勾结的每一个角落。”

张良肃然应下。

北疆雪原,项羽的军队如同一把烧红的刀子,在雪白的“油脂”上切割。他们宿营时,篝火是唯一的热源,士兵们围着火堆,啃着冻硬的肉干,听着远处隐约的狼嚎。项羽则独自坐在一块岩石上,擦拭着雷火戟,重瞳望向北方无尽的黑暗,仿佛能穿透风雪,看到猎物藏身的巢穴。

巴蜀基地,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嬴政站在巨大的帝国全息地图(以沙盘和灯光模拟)前,手指划过漫长的海岸线,划过广袤的北方冻土,最终停在辽东那片被标记为“未知”的区域。他的眼神冷静如冰,脑海中飞速计算着资源、时间、可能性,每一个决策都关乎亿万生民的未来。

不屑与不信,如同冰与火,看似对立,却在帝国的天穹下,奇异地统一。

不屑的霸王,以力为锋,在冰雪中犁庭扫穴,用最直接的方式,清除着帝国肌体上的外邪。他的每一次挥戟,都在宣告:任你技术诡谲,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皆为虚妄。

不信的帝王,以算为盾,在棋局间运筹帷幄,用最深远的目光,构建着对抗“收割”的文明根基。他的每一次落子,都在低语:任你阴谋百变,在绝对的秩序与传承面前,终将徒劳。

力与智,狂与疑,在北疆的风雪与巴蜀的灯火间,交织成帝国不屈的双翼。

而隐藏在所有纷争背后的,那个关于“收割文明”的冰冷真相,那个驱使星师与商会如同幽灵般徘徊不去的终极阴影,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华夏的苍穹。

——任你千般变化,我自一力碾压,一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