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星火映玄鸟(2 / 2)

“朕尝闻古训: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今观我大秦之困局,何尝不是历史重演?昔年孝公变法图强,商君立法立威,皆因深知‘变则通,不变则亡’之至理。今我大秦之困局,尤甚往昔百倍,内有蛀虫掏空根基,外有强敌虎视眈眈,若仍固守旧制,不思变革,坐困于这咸阳孤城,岂非自缚手脚,坐以待毙?”

他笔锋陡然一转,墨迹凌厉如出鞘之刀,力透竹简:“明日兰池宫之会,朕欲与宗正推心置腹,共商嬴秦存续之道,华夏文明不绝如缕之策。此非为朕一人之安危,亦非为嬴姓一家一姓之荣辱兴衰,乃为这天下苍生,为这源自炎黄、流淌千年的文明血脉,寻一条生路!望宗正能以社稷江山为重,莫负先帝临终托付宗室之重!”

最后一笔“重”字落下,笔锋如戟,戛然而止。恰在此时,窗外由远及近,传来一阵不同于宫内侍从、明显更加急促而训练有素的脚步声。下一刻,庚七去而复返,这次,他连那古井无波的呼吸都带上了些许难以抑制的急促,显示着事态的非同寻常:

“陛下!玉佩已成功送入宗正府,未惊动任何守卫。但……”他语气微凝,“属下离开时察觉,宗正府内外所有明哨、暗岗,已在我们的人抵达之前,全部完成了换防!”

“何人部署?”嬴政执笔的手悬在半空,沉声问道。

“是卫尉丞,蒙坚。乃……乃上将军蒙恬之旧部心腹。”庚七清晰地报出名字。

蒙恬……

这个名字,如同一声遥远的钟鸣,在嬴政的心湖深处荡开层层复杂的涟漪。记忆中瞬间浮现出那个永远身姿挺拔如苍松、眼神坚定如磐石的身影,那位北逐匈奴七百里、修筑长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忠诚统帅,最终却因他的一道被篡改的诏书,含冤饮恨而逝……一股混合着悔恨、痛惜与难以言喻的沉重感,如同巨石般压上他的心头。

他未曾想到,在经历如此清洗与动荡之后,蒙氏的旧部,竟仍在暗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嬴秦的宗室血脉。这份穿越了生死、历经背叛仍不改初心的忠诚,让他胸中涌起一股滚烫而酸涩的情绪。

他沉默了片刻,将那汹涌的心潮强行压下,再开口时,声音已恢复了帝王的冷静与决绝,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传朕口谕:明日兰池宫,朕与宗正会谈之处,三丈之内,不许有任何闲杂人等靠近。着王岐亲自带可靠之人布防。”他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若有未经许可,擅自闯入者,无论其身份为何……格杀勿论。”

“遵命!”庚七肃然应道,身影再次无声地融入殿内的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当内殿重归寂静,嬴政缓步走向殿门之外。夕阳的余晖正奋力穿透云层,将他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朱红色的宫墙之上,拉出一道孤寂而坚毅的剪影。他摊开手掌,低头凝视着这双如今属于少年子婴、却承载着他千古一帝灵魂的手,这双手曾经执掌乾坤,挥斥方遒,如今却要在这片废墟与绝境之中,重新布局,执子对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对着眼前渐沉的暮色与呼啸而起的晚风,低语出声,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笃定与力量,“而朕要做的,就是亲手护住这点星火,让它从这咸阳宫开始,终成……燎遍天下之势!”

殿外,晚风骤起,愈发猛烈,卷起满地的枯黄落叶与尘土,在空中疯狂舞动,发出呜呜的呼啸声,仿佛在应和着这惊世的誓言。

在这片苍茫而动荡的暮色之中,一点微弱的、却顽强不息的星火,已然于这帝国的中心悄然亮起,静待着明日,能否点燃那足以变革时代的燎原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