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管事告诉他,通幽司的武库之内,的确没有收录武道第四境的功法,但在文库二楼,或许能找到一本名为《武道综述》的杂书。
那本书,并非功法秘籍,而是某位前辈高人对武道四境与五境的一些见解与概述。
赵景要找的,正是此书。
他要亲自确认一番,那《击神诀》中所描述的“点燃烘炉”,与真正的武道四境,究竟有何异同。
在书架的尽头,一个蒙尘的角落里,他终于找到了那本薄薄的册子。
书册的封面已经泛黄,上面的“武道综述”四个字也有些模糊不清。
赵景取下书册,吹去上面的浮尘,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仔细翻阅起来。
这本小册子比《击神诀》还要简略,不过十数页,赵景很快便将其通读了一遍。
合上书册,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心中所有的疑虑,在这一刻,尽数解开。
按照这本《武道综述》中的记载,正统的武道第四境,名为烘炉境。
其修行之法,乃是以武学功法,去缓慢地温养自身神魂。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急不得。
待到神魂被温养到足够强大的地步,武者便能以内在的神魂之力,去引燃自身磅礴的血气,让整个身躯化作一座熊熊燃烧的烘炉。
血气为薪,神魂为火。
这座烘炉,会不断锤炼武者的肉身与内气,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
而肉身与内气的强大,又会反过来缓慢地反哺神魂,使其更加壮大坚韧,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届时武道异象会开始蜕变。
这,才是真正的烘炉境。
而在烘炉境之后,便是武道第五境,金身境。
当肉身被烘炉锤炼到了极致之后,便需要武者将体内烘炉的全部火力集中于一点,冲破肉身的某处桎梏。
有的武学选择的是五脏六腑,有的选择的是四肢百骸。一旦其中一点成功突破,便算是正式踏入了金身境。
届时,武者的身躯便会坚逾玄铁,生命力更是会获得极大的增长,平添百年寿数。
这一步,难倒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武道天才。
至于金身境之上的武道六境,蕴神境,这本《武道综述》只是寥寥提了一词,异象神威。
撰写此书的前辈坦言,当世已无六境强者,他也是从某些残缺的古籍中窥得一鳞半爪,不敢妄言。
看完了这些,赵景再回头去想那《击神诀》,心中顿时一片了然。
那所谓的击神诀,根本就是一条走了歪路的捷径。
它完全跳过了“温养神魂”这最关键,也最耗时的一步,直接用粗暴的方式去刺激神魂,强行榨取其力量来点燃血气。
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因为通幽之后,神魂受到侵染,想要通过武学功法去温养神魂,难有寸进。
只是如此点燃的,哪里算得上是“烘炉”?
充其量,不过是一簇随时可能熄灭的小火苗罢了。
赵景甚至可以想到,依靠这种法门突破的所谓四境武者,体内的“烘炉”火力定然微弱不堪,强化肉身的速度,恐怕比蜗牛爬快不了多少。
人仙阁的思路赵景倒是能理解。
他们正是想利用通幽者漫长的寿命,来弥补这“火苗境”的缺陷,用成百年的时间,去慢慢熬,慢慢磨,以期能将肉身强化到足以冲击金身境的地步。
赵景甚至开始怀疑,人仙阁手中是否真的有后续的功法。
或许,他们自己也还在这条歪路上摸索,根本没有人能靠着这《击神诀》,真正修成所谓的武道五境。
不过,这对于赵景而言,却都无所谓了。
这《击神诀》对他来说,最大的价值,便是提供了一种点燃烘炉的法门。
只要能点燃,哪怕只是一簇小火苗,便足够了。
他有悟道经在手,修行功法的效率远非寻常人可比。
只要能入门,后续的修行,对他来说,便不是问题。
这条在别人看来充满凶险与未知的断头路,于他而言,却是一条无人踏足的康庄大道。
想通了这一切,赵景的心情豁然开朗。
他将《武道综述》放回原处,转身走下楼梯。
文库的主事依旧在打着瞌睡,听到脚步声,迷迷糊糊地抬起头。
“多谢主事。”赵景道了一声谢。
那老主事脸上露出一丝如蒙大赦的欣喜,连连摆手。
只因赵景是掐着关门点进来的,他未走,主事也不能走。
而主事也不敢去催促赵景。
赵景不再多言,推开文库的大门,身影很快便融入了沉沉的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