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点了点头,对李正道:“带回去,关到班房。在我回去之前,谁来求情,都别放人!”
“遵命!”李正应了一声,架起那还在呜咽的王家人,匆匆离去。
赵景带着张卫继续在街上闲逛。
经过刚才那么一出,张卫变得愈发小心翼翼,跟在赵景身后,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现在是彻底摸不清这位新上司的脾性了。
昨天还是一副与世无争的老好人模样,今天却如同换了个人,手段狠辣,说一不二。
一路无事,等他们巡完东城回到捕房时,已是日上三竿。
刚进院子,赵景就察觉到气氛不对。院内的捕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看到他进来,眼神都变得有些微妙,随即又各自埋头,假装忙碌。
看来,李正已经把早上的事传开了。
院中,多了一个身穿锦缎,管事模样的中年人。
他一见赵景,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躬身行礼:“这位想必就是新上任的赵总捕吧?久仰久仰!”
寒暄过后,管事直入主题,指了指大牢的方向,一脸恳切:“大人,早上被贵属拿下的,是我家老爷的一位远房侄子。“
”他也是因为家中传来噩耗,老母病危,一时心急,才在城中纵马准备赶回家中,铸成大错。“
”还望大人念在他一片孝心,又是初犯,能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赵景不置可否,转头看向身旁的张卫:“按律,这种情况,能直接放人吗?”
张卫被他看得一个激灵,立刻挺直腰板,大声道:“回禀大人!街上纵马,虽未酿成大祸,但惊扰百姓,最低也需受三记鞭刑!”
“那罚银呢?”赵景又问。
“也可罚银抵罪,最低五两,最高二十两!”
赵景这才转向那王家管事,脸上没什么表情。
王家管事是个人精,立刻心领神会,从怀中掏出两张银票,双手奉上:“是在下疏忽了。这是罚银二十两,还请大人笑纳。”
赵景接了过来,看了一眼。
两张银票,面额都是二十五两,加起来,足足五十两。
这管事做事这么糙?这让我如何入账?
他目光扫过院子,所有捕快都没有人敢往这边看上一眼。
赵景随手抽出一张二十五两的银票,塞到张卫手里。
张卫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手里的银票仿佛是块烙铁,烫得他差点扔出去。
“这是二十两,是王家的罚银,你拿去入库房的账。”赵景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院子,“另外,也到午膳时分了,弟兄们怕是都饿了,你去外面酒楼订些吃食,算我请大家的,记得找我报销。”
张卫应了一声,麻利的跑了出去。
赵景看也不看那管事,转身朝自己的总捕房走去,将另一张二十五两的银票揣进了怀里。
王家管事连忙跟上,陪着笑脸问道:“大人,那……我家少爷,现在可以放了吧?”
赵景走到房门口,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地说道:“放啊!律法规定,鞭刑三记,一记都不能少。抽完,人你就可以带走了。”
他看着管事那瞬间变得难看的脸色,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你该庆幸,今天被他险些撞到的小孩,是被我救下的。“
”若是真闹出了人命,就不是区区几鞭子能了结的了。下不为例。”
说罢,他推门而入,将管事僵硬的脸,关在了门外。
没过多久,总捕房内,正拿着《太素胎衣化魔真解》仔细参详的赵景,便听到了前院的班房方向,传来几声撕心裂肺的惨叫。
他知道,这帮老油条,在这种时候,绝不敢弄虚作假。
这三鞭,怕是使了吃奶的劲儿去抽的。
又过了半个时辰,敲门声响起。
“进。”
张卫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走了进来,声音里还带着一丝敬畏:“大人,午膳……买回来了。”
“放那吧。”
张卫将饭菜一一摆好,又将那二十两罚银的入账凭条恭敬地放在桌上,这才躬身退了出去。
至于前面说的报销,这一餐撑死也就三两银子,张正拿到的也不算少了。
这番恩威并施,让整个捕房的人,都对这位新总捕有了全新的认识。
——————
城东,王家府邸。
书房内,管事站在一旁,将早上的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那个正在品茶的中年男人。
那男人,便是王家的家主,王德发。
他听完,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脸上毫无波澜。
“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第一天就撞到人家的火头上了,不烧你烧谁?”
管事小心翼翼地说道:“家主,我只怕此人胃口不小,今日之事,只是个试探。”
“试探?”
王德发放下茶杯,冷笑一声。
“他要钱,便给他钱。”
“这世上,不怕他拿,就怕他什么都不要。”
“一个从府城来的穷鬼,无非是想在这安平城捞些油水。”
“他既爱财,那便好办。”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和毫不掩饰的鄙夷。
“传话下去,让府里那些不成器的东西都给我老实点,最近别出门惹事。”
“免得被这新来的穷鬼缠上,我嫌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