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的上元夜,青童忽然泪落如珠:“奴仆偷卖了你赠的琉璃珠,天机已泄……”话音未落,窗外雷声大作。她匆匆留下五卷《仙枢龙席隐诀》,登云车而去。赵旭追出门外,只见星垂平野,哪还有仙人踪迹?
后来有人说在益州见过他,容颜如旧,在市井卖些古怪玩意儿。也有人说他已尸解成仙——毕竟那草庐里,至今还飘着若有若无的兰花香。
青缘仙契,一念千年。凡人总道长生是吞金丹、饮玉露,却不知真正的仙缘,原在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贪嗔。你看那赵旭,若当初没藏住琉璃珠,或许真能携美同登紫府。可天意如刀,偏要斩断最甜的梦,才叫人懂得:有些相逢,本就是劫。
3井底仙缘
贞元年间,虞卿里有个小姑娘在井边剖鱼。银鳞一闪,鱼儿蹦回井中,她探身去捞,竟跟着跌入幽暗的井底。
没有预想的疼痛,反被一双温暖的手接住。睁眼时已在洞天福地——白玉回廊连着琉璃厅堂,正中坐着位满头珠翠的老夫人。领路的老者笑道:快拜见阿姑。
仙家日月格外快。她吃着从未见过的鲜果,听着云雀般的笑语,早把凡尘忘在脑后。直到老夫人摸着她的头说:你爹娘要哭瞎眼了。才不情愿地被送回井边。临别时,老者塞给她两枚金钱。
井台上炸开了锅。父母刚抱住湿淋淋的女儿,她却突然闭眼攥拳,尖声索要两个铜盘。众人慌忙找来,只见她嫌弃地以香灰净盘,将金钱叮当倒入,这才恢复常态。
自此她再不肯沾荤腥,闻见家常饭菜就掩鼻。父母只好送她到道观清修。一年后,有个行商在观门午睡,忽被金甲神将喝醒:仙官居所,岂容凡夫酣睡?商人连滚带爬逃下山去,而观中的小姑娘,正用井水浇灌一株谁也没见过的奇花。
井底仙缘,尘梦难续。那两枚金钱原是试金石,可惜凡人只当是横财。后来她总望着井口发呆,不知是惦记洞天里的阿姑,还是后悔当初没把仙缘攥得更紧些。
4松间仙蜕
荒年饿殍遍野时,一对夫妻把初生婴孩裹在破被里,弃于南山人迹罕至处。他们走出半里地,听见身后传来清亮的啼哭,却不敢回头——那年月,多看一眼都是罪过。
几个逃难的流民发现了石台上的襁褓。见婴儿小脸涨得通红,他们用松针蘸山泉滴在她唇上。谁料三日过去,这女婴不但活下来,眸子竟比泉水还亮。周岁能言时,她只肯嚼松柏嫩枝,鼻翼两侧生出细软白毛。
五岁那年的春分,她突然腾空而起,惊飞满山雀鸟。常有三五个仙童从云中探身,引她同游。某日归来,她肘腋间已生出寸许绿毛,能随风飞至蓬莱听天乐,采王母蟠桃园里的落果。每月初七,她必带灵药仙花回土龛,孝敬当年的救命恩人。
十年后战乱平息,生父母循迹找来。老翁指着檐上绿影:那就是你们的女儿。他们仰头只见个毛茸茸的身影坐在月下,任泪水浸透衣襟也不肯落地相认。
松间仙蜕,缘法天成。那对夫妻大概永远不明白,当年石台上的一捧松针、几滴山泉,已把凡胎泡成了仙种。而女童始终未踏足尘世一步——原来有些亲情,弃之山野反而长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