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院线负责发行嘉禾、香江部分中小型电影公司、台省、东南亚本地及好莱坞的影片。
华天下院线则负责发行华天下电影公司、香江大部分中小电影公司、台省及好莱坞的影片。
而邵氏院线除自家出品的影片外,也发行台省和好莱坞的电影。
经过实践验证,多厅影院的优势确实明显,促使邵氏院线和国泰院线逐步向环球院线靠拢。
但关于票房分成模式,习惯于买断发行的国泰院线和邵氏院线不愿改变,内部意见分歧较大,短期内难以看到转变迹象,令香江众多电影人感到失望。
江至强对此感到高兴,他清楚国泰院线和邵氏院线习惯了海外买断,依靠规模优势赚取高额利润。
这种轻松获利的方式,让他们不愿意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收益分给他人。
江至强希望这两家继续保持现状,为他创造更多扩张机会。
时间终将证明,谁的选择更正确。
对于旗下影视公司,秦迪并未过多干预。
他只是通过系统具现出剧本和其他优秀文艺作品,直接交由韦建邦处理。
其余事务,秦迪一律不插手。
目前来看,这种模式运行得相当顺利。
虽然和旗下其他行业的公司相比,利润并不突出。
但营业额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同时在行业内的规模也在快速扩张。
这已经足够。
毕竟目前的亚洲,传媒行业确实难以盈利。
等到亚洲传媒行业能赚到大钱,至少要等到90年代以后。
因为那时,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及内地逐步开放。
亚洲经济真正开始腾飞,不再属于非洲那样的贫困地区之后,传媒行业,尤其是影视和音乐,才开始出现盈利空间。
而在那之前,
亚洲唯一成熟的市场,只有霓虹这个目前唯一的发达国家。
在这个阶段,连那帮棒子们也还很贫穷。
文化行业或传媒行业,和金融行业一样,必须依附于强大的实业才能发展。
而对秦迪来说,
实际上他一直最看重的是实业。
秦系财团的三驾马车。
新福平金融集团负责金融证券。
华.夏.星传媒负责传媒和文化阵地。
新和记黄埔集团,则是秦迪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战略重点就是秦迪最重视的实业方向。
视察完环球电视公司和华天下影视公司后,秦迪下一个巡视的目标,是已经建设了一年仍未完工的汽车生产基地。
港 岛在二十多年前,曾经有自己的汽车品牌。
那时候怡和财团和和记黄埔集团,都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
当时汽车生产对技术和零部件的要求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