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 第26章 要不要搞个电风扇商会?

第26章 要不要搞个电风扇商会?(2 / 2)

再说,一个多月前,秦迪突然坚持要全力生产旧款风扇。

当时大家心里虽有疑问,但他是老板,只能照办。

谁能想到,这种电风扇会在欧美大受欢迎?也才有了现在订单如潮水般涌来的场面。

说起来,港岛的电风扇出口其实一开始并不顺利。

多数只能卖到东南亚地区,欧美市场几乎进不去。

原因主要是技术、产能和观念这三方面的问题。

看看21世纪10年代以后的东南亚产品,能不能大规模进入hua夏?

几乎不可能。

因为hua夏产能更强、技术更先进、价格也更有优势。

在1970年以前,港岛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处境也是一样的。

国外正处在工业化高峰,质量好、产量高。

再加上工业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价格也不一定比你贵。

港岛当时唯一的优势,也就是劳动力便宜那么一点点。

不过,到了70年代后,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去工业化,社会福利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也水涨船高。

他们的领先地位,开始慢慢被削弱。

于是,像电风扇、纺织品、塑料制品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慢慢开始从欧美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也给了港岛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机会,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1978年,正是这个趋势刚刚开始的阶段。

秦迪抓住的,就是这波大趋势中的一环。

只要能稳住先发优势,其他后来者很难有机会撼动他的地位。

“陈经理,你现在就去通知。”

“凡是港岛有点规模的风扇厂,都要通知到。”

“明天晚上半岛酒店开会,讨论成立港岛风扇商会的事,一切自愿。”

“顺便透露一下我们的代工订单,让他们闻到点钱的味道。”

会议结束,大家开始分工执行。

虽然打算分出一部分订单给其他厂家,但晨星公司仍然是主力。

大头订单,晨星至少要承接一半。

按目前的产能,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晨星必须扩建工厂,提升产能,至少要翻一倍。

代工和自营并行推进,才能掌握主动权。

“港岛风扇商会?秦迪到底想干嘛?”

在一处租来的地下仓库里,爱美高公司的总经理刘栾雄皱着眉头,对合伙人梁英伟说。

梁英伟摇了摇头:“这事你比我熟,我也不清楚。”

就在刚刚,晨星公司派人来了爱美高的“办公室”,

通知他们参加明天晚上半岛酒店的会议,主题是港岛风扇厂商开会。

要按爱美高目前的规模,连公司带人加起来,一共才22个人,本没资格参加这种会。

但刘栾雄从小就在家里风扇厂干活,业内人送外号“风扇刘”,算是有点名头。

算是行业里的头面人物。

所以邀请函里,才会有他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

“秦家我知道,港岛电风扇圈子里数得上的大厂。前任老板两个月前飞机失事走了,现在是儿子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