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股市异常火爆(1 / 2)

原因有两个。

第一,港岛退役警员的薪酬太高,保镖主管年薪动辄三四十万。

更关键的是,他们态度傲慢,对工作环境不太讲究。

给富豪当保镖其实并不忙,风险也有限,平时还要处理一些杂务。但他们签合同的时候总是挑三拣四。

秦迪没有兴趣惯着这种习气。

于是干脆放弃这个选项。

他转而通过公司原有渠道,从晨星旗下的保安队伍中挑选了几位来自大陆的退伍军人。

晨星有两个工厂和一个办公点,员工总数超过五千人,自然需要配备一定的安保力量。

负责厂区安保和对外事务的保安,总共有上百人。

秦迪从中挑选了四位,作为安保团队的核心。

将来如果需要扩充队伍,再根据情况从大陆或其他渠道补充人选。

四个保镖中有个叫严军。他去年从军队退役,后来被堂哥带到港岛,进了电风扇厂上班,干了半年多。

他为人踏实,做事认真,特别有责任心。曾经在侦察兵部队服役,掌握特种作战技巧,只要不碰上持枪抢劫这种极端情况,他都能处理得当。

带他来港岛的是堂哥严展,曾给秦迪的父亲秦阳当了十多年司机兼保镖,一个多月前和秦阳一起在太平洋上出了事。

现在让严军负责安保工作,秦迪心里也算踏实。

回归前的港岛,局势复杂。社团势力无处不在,还有不少从大陆来的狠角色。有钱人想安稳生活,自然得重视安保措施。

重生后的第七天。

秦迪乘车来到获多利大厦。这栋楼年头不短了,建了五十多年,高七十米,刚建成时曾是远东第一高楼。

如今看去虽显陈旧,但因为汇丰银行总部设在这里,它依旧是财富的象征。

秦迪到公司时,投资团队的人已经全到了。

办公场地不大,面积也就一百平方米出头。公司加上他本人,员工总共才十来个,不算那些保镖。

空间虽然不大,但对于当前团队来说,刚刚好。

办公室里立着一块大黑板,财务经理林国栋与操盘手梁安德站在前面,盯着上面的买入数据。

他们身后是办公台,十多个交易员各自守着两部电话,这些电话直通股票市场,那边有汇丰银行证券部的经纪人负责执行交易指令。

客户买股时,需要打电话给经纪人,整个流程就是这么麻烦。

那时候港岛的交易市场还是老样子,所有买卖都靠人工完成。每家交易所的墙上都挂着大黑板,经纪人把客户的信息写上去,叫“挂牌”。内容包括股票代码、单价和数量,有卖方愿意交易时,双方经纪人再联系协商,完成转账。

因为靠手写操作,效率自然不高。欧美已经逐步用上电子交易系统,交易市场都装上了电脑终端。买卖指令可直接输入电脑挂牌。

但在这个年代,网络还没普及,场外客户还得打电话通知经纪人操作。

几十年后,股民坐在家里动动手指,用手机就能完成交易。

但现在不行,技术还没发展到那一步,炒股还是一件麻烦事。

以前秦迪没开公司的时候,也得亲自跑到交易所下单,跟普通人没两样。

秦迪如今开了公司,手头的资金量已经可以归入大户或者机构的行列。

不用再亲自去交易所人挤人抢位置。

大户们大多通过电话下单,券商提供全套服务。

散户们则只能聚集在股票市场,盯着挂牌信息,等待买卖时机。

因为红马乙交易需要时间,效率自然不高,交易额长期低迷。

纽约的电子交易系统已经普及,日成交量能达到五六十亿美元。

港岛的四大交易所加起来,每天成交额不过五六亿港币。这就是电子化与人工操作之间的鸿沟。

这段时间,秦迪一直在用“投资眼”能力交易股票,每天三次机会,一次也没落下。

但收益却远不如最初那次丰厚。

那次之所以大赚,是因为正巧碰上李半城对那家公司发起要约收购。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天之内有人投入超过五千万资金,几乎立刻就能引起整个市场的关注。

没办法,港岛的市场体量就这么大。

所以,他的投资公司目前的自有资金规模,刚刚过亿港币。

这笔钱不多也不少。

对于普通人或中小企业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

但对于豪门或者大型企业来说,也就是一笔较大的现金流而已。

不过,这笔钱已经足够秦迪开启人生中的第一次并购计划。

“啪啪啪——”

林国栋拍手三下,晨星投资公司的第一次全员会议正式开始。

秦迪坐在主位上。

灯被全部关掉,林国栋开始调试投影仪。

幻灯片调整好后,在秦迪的示意下,屏幕上映出几张“鳄鱼”的商标图片。

梁安德开口道:

“鳄鱼恤是港岛十大服装品牌之一,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是一家市值超过10亿港币的上市公司。”

“你们大概也猜到,公司成立的目标,就是为了完成一次并购。”

“现在告诉大家,我们要并购的公司,就是鳄鱼恤。”

话音一落,会议室顿时沸腾。

“天啊,鳄鱼恤在港岛有三十七家直营店,全是黄金地段的自有物业,要是能拿下,简直太厉害了。”

“他们还有三家大型服装厂。”

“最值钱的是鳄鱼恤大厦,在中环干诺道,挨着恒生银行总部,有四十多层,站在顶楼能看到整个中环码头。”

“可问题是,陈氏家族的陈骏是创始人,持有鳄鱼恤一半的股份,我们有机会吗?就算老板有钱,陈先生未必愿意卖啊。”

收购团队普遍不太乐观。

鳄鱼恤这家公司,很难通过狙击股东拿到控股权。

这个品牌起源于上世纪初,由德国人在港岛创立。

二战后被港府没收,后来由陈骏买下,一步步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打拼了整整三十年才建立起的服装王国,这家前景一片看好的家族企业,谁会愿意放手?

嘟!嘟!嘟!

秦迪轻敲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