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吃着鸡蛋,觉得比以前在写字楼里吃的西餐还香。他想起以前林慧也经常给乐乐炒鸡蛋,乐乐总说 “妈炒的鸡蛋最好吃”,可他从来没说过这句话,甚至有时候还嫌林慧炒的鸡蛋太咸。
“对了,建国,” 赵二柱突然说,“你以前在城里,是做啥的?我听王大叔说,你是做‘策划’的,是啥活儿啊?”
陈建国想了想,说:“就是帮公司想点子,比如怎么卖东西,怎么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东西。比如你们这里的枫果,要是在我们那里,我就会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枫果的好处,让更多人买。”
赵二柱听得眼睛一亮:“还有这活儿?那要是咱枫溪镇的枫果卖不出去,你能不能帮咱想个点子?”
陈建国笑了:“要是真有那时候,我肯定帮。”
下午,陈建国跟着赵二柱去熬药。熬药的锅是陶罐,放在柴火灶上,赵二柱用手试了试水温,说:“熬药的水温很重要,太烫了会把药熬糊,太凉了药效不好。”
陈建国想起以前在公司用温度计测水温,就说:“二柱,我们那里有个东西叫温度计,能准确测出水温,不用用手试,你要是想,我们可以做一个试试。”
赵二柱愣了愣:“做一个?咋做?”
陈建国想了想:“用竹筒,在竹筒上刻上刻度,然后往里面装水,再放个小石子,根据石子的位置来判断水温 —— 虽然不一定准,但总比用手试强。”
赵二柱觉得有意思:“行啊,咱下午就做!”
两人找了个细竹筒,陈建国用刀在竹筒上刻刻度,刻得歪歪扭扭,赵二柱在旁边看着,笑着说:“你这刻度刻的,比我抓药还没准。”
陈建国也笑了:“先试试,不行再改。”
等竹筒做好,往里面装了水,放了小石子,放在锅里煮。水慢慢热起来,小石子真的往上浮了一点。赵二柱高兴地说:“真有用!建国,你这脑子真活!”
陈建国看着竹筒里的小石子,心里也很高兴 —— 这是他第一次在枫溪镇,用自己的现代常识帮上忙,虽然只是个简单的 “竹筒温度计”,却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晚上,他躺在小隔间的床上,摸了摸怀里的怀表,又摸了摸内袋里的枫叶,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他想起以前在写字楼里,每天都在焦虑,都在担心被淘汰,可在这里,只是认认草药,做做竹筒,就觉得很开心。
或许,这就是爷爷说的 “定心” 吧 —— 不是有多少钱,有多大的官,而是能踏踏实实地做事,能帮到别人,能吃到热乎的饭,能睡个安稳的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