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对手不会给他们慢慢优化的机会。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伟那边也监控到了新的动向。
“日利和‘巨物猎手’似乎调整了策略。”张伟汇报,“他们不再大规模雇佣水军进行低级的抹黑,而是转向了更隐蔽、更‘高级’的手段。”
“他们通过参股或控制的几家看似独立的咨询公司和行业分析机构,发布了一系列‘深度报告’。”张伟调出几份文件,“这些报告‘客观’地分析了全球钓具材料技术发展趋势,表面上承认我们生物质技术的‘创新性’,但话里话外都在强调其‘不成熟’、‘高成本’、‘产业化风险巨大’,并极力推崇等离子体技术的‘稳健’和‘可预期’。同时,他们开始接触我们的一些二级供应商,以长期大额订单为诱饵,试图动摇我们的供应链体系。”
“更麻烦的是,”张伟顿了顿,语气凝重,“我们监测到,有背景复杂的国际知识产权律师,开始频繁查阅我们在国内外申请的相关专利,似乎在寻找漏洞,为可能的专利诉讼做准备。”
舆论引导、供应链渗透、专利围剿……对手的攻势,如同暗夜中袭来的冷箭,更加精准,也更加致命。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旭遇”上空。技术突破遇阻,外部环境愈发恶劣。就连一向乐观的毛蛋,从青海传回的消息也变成了“省里很重视,但流程漫长,需要时间……”
晚上,陈遇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上那些波动的数据曲线和充满陷阱的行业报告,久久沉默。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重压。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园区里大部分灯光已经熄灭,只有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还亮着零星的灯火,那是孙宇、李文博和吴教授他们还在挑灯夜战,试图攻克技术难题。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林莉发来的视频请求。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表情,接通了视频。
屏幕上出现了林莉温柔的脸庞,背景是家里温暖的灯光。希希和安安的小脑袋也挤了进来。
“爸爸!你还在公司打怪兽吗?”希希大声问。
“爸爸,安安想你了。”安安奶声奶气地说,小嘴嘟着。
林莉看着陈遇掩饰不住的疲惫,柔声道:“还没忙完吗?孩子们非要等你回来讲故事。”
看着屏幕里妻子和孩子们关切的眼神,陈遇心中一酸,那股硬撑着的劲儿忽然就泄了。他揉了揉眉心,声音有些沙哑:“遇到点麻烦,新材料……不太顺利。”
林莉没有追问具体细节,只是轻声说:“那就先回来吧。天大的事,明天再说。家里给你留着灯,留着汤。”
希希似乎察觉到爸爸情绪不高,忽然大声说:“爸爸!程爷爷说,钓鱼就像熬汤,火候到了,鱼汤才鲜!你的新材料肯定也是!火候还没到呢!”
安安也学着说:“火候!到了!”
童言稚语,仿佛一道微光,瞬间穿透了陈遇心中的阴霾。是啊,火候还没到而已。急什么?他们有那么多人在一起努力,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他看着屏幕,脸上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好,爸爸知道了。爸爸这就回去,喝汤,给你们讲故事。”
挂断视频,陈遇关掉电脑,拿起外套。走出办公室时,他的脚步重新变得坚定。
暗夜虽深,但总有微光指引方向。这微光,来自研发中心不灭的灯火,来自团队成员咬牙的坚持,更来自家中那盏永远为他亮着的温暖灯光。
淬火的过程必然痛苦,但唯有经历千锤百炼,新刃方能无坚不摧。“旭遇”的这把新刃,正在经历最关键的锻造。而握锤的人,信念从未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