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毛蛋的心里。他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一招鲜,吃遍天。或许,他真的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周日,毛蛋带着改进后的炮台支架来到水库。他利用技校的实训车间,用铝合金加工出了新设计的支架。
试试看,他有些紧张地看着陈遇安装新支架,重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但是强度我测试过,完全没问题。
陈遇熟练地架好钓竿,调节着新支架的角度和高度:这个万向节真方便,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搬动支架了。他轻轻一拧快速锁紧装置,咔嗒一声,支架就牢牢固定住了。
太厉害了!莉莉试过后惊喜地说,再也不用找石头垫脚了!这个角度微调的功能真好用。
毛蛋脸上泛起红光,又从工具包里掏出几个小配件:其实...我还想了几个其他的改进方案。这个是饵料盆支架,可以固定在钓箱上;这个是竿止改良版,用了高摩擦系数的硅胶材料...
整个下午,毛蛋像个专业的产品经理,仔细记录着每个使用反馈。他甚至拿出个小本子,记下万向节阻尼需要加大、锁紧手柄需要防滑纹这样的改进意见。
周一回到技校,毛蛋直接去找了专业课张老师。
老师,我想把毕业设计改成钓具配件改良相关的,他拿出这几天画的草图和一沓改进记录,您看这个想法可行吗?
张老师仔细看了图纸,又试了试毛蛋带来的样品,惊讶地说:很有创意啊!把机械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得这么好!这个万向节结构让我想起了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
得到老师的肯定,毛蛋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开始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知识,课余时间都泡在实训车间和图书馆。他发现,当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时,连最枯燥的理论课都变得有趣起来。
从此,毛蛋在技校里成了小名人。他不仅专业课成绩突飞猛进,还组建了一个钓具改良兴趣小组。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小组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连高年级的学长都来打听。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学的这些东西还能用在兴趣爱好上,小组活动时,一个同学感慨地说,感觉学习都有动力了。
毛蛋笑着分享自己的心得:我表弟说,钓鱼和学习是相通的。现在我觉得,任何技艺都是相通的,关键要找到那个连接点。
一个月后,市技校举办年度技能大赛。毛蛋的多功能钓具支架系统参加创新设计组的比赛。决赛那天,他特意请陈遇和莉莉来现场观摩。
奖作品是:《基于万向节快速锁紧原理的多地形钓具支架系统》,设计者:电工专业三年级,毛旭同学!
掌声如雷般响起。毛蛋走上领奖台时,眼睛有些湿润。他从评委手中接过奖杯,深吸一口气,看向台下的陈遇和莉莉。
这个奖杯有你们的一半,颁奖典礼结束后,毛蛋激动地对两人说,是你们让我明白,技校生也能做出成绩来!以前总觉得比不上你们这些重点中学的,现在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道。
陈遇认真地说:毛蛋哥,你这个设计比很多市面上的产品都好用。程老师说过,钓鱼最后修炼的是心性,你现在的心性,已经是个真正的匠人了。
晚上,陈遇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见毛蛋哥领奖,方知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人生各有赛道,贵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钓鱼如此,人生亦如此。程老师说得对,钓鱼之道在于明理,毛蛋哥虽不专精钓技,却以另一种方式参透了这门艺术。
想起毛蛋哥在技校实训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的专注,还有改进设计时的那份执着,我突然明白: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毛蛋哥找到了机械设计与钓鱼爱好的结合点,这何尝不是一种知行合一?
正如程老师所言:道、法、术、器,毛蛋哥正在的层面深耕,而这同样是钓鱼之道重要的一环。没有好的器具,再高的技艺也难以充分发挥。今晚与毛蛋哥长谈,他说还要继续改进设计,争取申请专利。这份执着与热忱,令人动容。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厂区大院里。毛蛋的摩托车静静地停在墙角,车把上挂着的奖牌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明天,他还将骑着这辆摩托车,继续往返于技校和厂区之间,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
而此刻的毛蛋,正在台灯下仔细绘制着新的设计图。图纸旁边,放着一本翻旧了的《机械设计基础》,书页间夹着不少写满笔记的纸条。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那是一种找到人生方向后的笃定与从容。
窗外的梧桐树上,几只晚归的鸟儿轻声鸣叫,仿佛在为他加油鼓劲。在这个普通的秋夜里,一个技校生的梦想正在悄悄生根发芽,而这一切,都源于对钓鱼的热爱,对技艺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
毛蛋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人生就像钓鱼,重要的不是钓到多少鱼,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什么样的自己。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