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因为我而改变 > 第121章 串叶松与跨海的“种苗船”

第121章 串叶松与跨海的“种苗船”(2 / 2)

赵衡让人把所有种子箱都拆开检查,阿影在箱子间钻来钻去,鼻子贴着箱底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危险的地方。直到确认每个箱子都干干净净,才摇着尾巴蹭了蹭阿疤的裤腿。“多亏了阿影和探雷针,”赵衡擦了擦额角的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然这些种子到了长安,怕是要出大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阿影和探雷针的感激之情。

折腾到日头偏西,种苗船终于扬起了帆。赵衡站在船头,手里举着半块共生牌,另半块被阿疤留在了根王旁。“等长安的固根草发了芽,”他对着码头上的人群喊,“俺就把牌嵌在种苗地里,让两界的草看着牌认亲!”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船帆鼓满了风,载着青屿岛的种子往西北方向驶去,船尾系着的铜铃随着船身晃动,“叮铃叮铃”地响,像在跟根王告别。阿疤望着船影渐渐融进海平面,突然发现根王旁的串叶松苗抽出了根新枝,枝尖卷着,像只攥紧的小拳头,仿佛在表达着它对种子远行的不舍。

“阿疤哥,你看!”念安指着新枝,那里竟缠着粒固根草种子,像是松苗自己伸手勾住的,“小精灵说,松苗舍不得种子走,想跟着一起去长安呢。”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童真与好奇,仿佛看到了松苗和种子之间深厚的情谊。

阿疤往松苗根部浇了点混着渭水水土的水——那是赵衡特意带来的,说能让松苗提前熟悉长安的气息。“好好长,”他对着松苗轻声说,“等明年春天,让长安的草看看,你长得比谁都壮。”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松苗的期望与鼓励。

暮色漫上滩涂时,周小满爷爷提着篮烤鱼过来了。鱼肚子里塞着固根草的种子,烤得焦香,连串叶松的针叶都被香味引得轻轻颤动。“吃点,”老人往阿疤手里塞了条鱼,“这鱼是跟着种苗船的方向游的,说不定能带着咱的念想,游到长安去。”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温暖与祝福,仿佛为这次种子的远行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力量。

阿疤咬了口鱼,鱼肉的鲜混着种子的香在舌尖散开。他望着渐暗的海面,觉得那艘种苗船载着的不只是种子,还有比种子更金贵的东西——是两界草木扎根的念想,是人们放下隔阂的勇气,是就算隔着山海,也想往一处长的执着。这种情感,如同大海一样深沉,如同山峰一样坚定。

根王的枝干上,半块共生牌在暮色里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两界草木之间的故事。远处的海面上,铜铃的余音还在断断续续地飘,像在为远去的种子唱首送行的歌,也像在悄悄预告:用不了多久,长安的春风就会带着新苗的消息,顺着海浪,回到青屿岛的滩涂。那时,两界的草木将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而人们之间的情谊也将如同这草木一样,扎根深厚,生生不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青屿岛的人们依然忙碌而充实。阿疤每天都会来到“守界”根王旁,看望那株串叶松苗。他看着松苗一天天长大,新枝逐渐变得粗壮,心中充满了欣慰。念安也会经常陪伴在阿疤身边,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询问关于种子和草木的各种问题,阿疤则耐心地为她解答,两人的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深厚。

而远在海上航行的种苗船,也在经历着一场考验。海上的风浪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赵衡带领着船员们,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船只,确保种子的安全。每当遇到风浪时,他们都会紧紧地握住船舵,齐心协力地与风浪搏斗。阿影也一直守护在船舱里,警惕地守护着那些珍贵的种子,它用自己的嗅觉和敏锐的感知,确保没有危险靠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苗船渐渐接近了长安。长安,那座繁华的城市,承载着无数的梦想和希望。当种苗船出现在长安的视野中时,岸边的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赵衡站在船头,望着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这些种子将在这里落地生根,为长安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种苗船靠岸后,赵衡立刻组织人员将种子箱搬运到指定的地点。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每一个箱子,检查种子的状况。那些固根草种子和苜蓿种子,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仿佛在等待着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赵衡按照计划,将半块共生牌嵌在种苗地里,他相信,两界的草看着牌认亲,一定会茁壮成长。

而在青屿岛,阿疤和念安等人也在焦急地等待着长安的消息。他们每天都会来到海边,望着海平面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终于,有一天,一艘来自长安的船带来了好消息。长安的固根草和苜蓿种子已经成功发芽,它们在长安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与当地的草木和谐共处。这个消息让青屿岛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两界的草木终于实现了扎根的念想。

从那以后,青屿岛和长安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通过种子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让两地的草木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那艘跨海的“种苗船”,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段美好回忆,它承载着两界草木扎根的念想,人们放下隔阂的勇气,以及就算隔着山海,也想往一处长的执着,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