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旧物新魂
民俗学研究生晓月,对苏晚卿的生平事迹尤其痴迷,她主动申请到博物馆实习,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这位传奇绣娘的资料。这天,她在整理库房角落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时,发现箱子上的标签早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晚卿绣品”四个字。晓月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里面整齐地叠放着一叠泛黄发脆的绣稿。她轻轻拿起最上面的一幅展开,瞬间惊得瞪大了眼睛,捂住了嘴巴才没叫出声来。那幅绣稿上绣的,竟然是一个现代装束的年轻男子,眉眼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背景赫然就是那面已经破碎的铜镜!而那个男子的面容,分明就是馆长林墨!当晚,疲惫的晓月做了一个异常清晰的梦。梦里,她变成了苏晚卿,正坐在熟悉的绣架前,指尖银线飞舞,灵巧地穿梭于锦缎之上。对面的铜镜里,映出的却是林墨年轻而专注的脸庞。她听见自己用一种陌生的、温柔的语调说:“等你很久了……我的孩子。”
第九章:双生镜影
晓月将那幅绣稿拿给林墨看,林墨也震惊不已。在晓月的协助下,他们决定尝试修复那面破碎的铜镜,或许能从中找到更多线索。当最后一块细小的碎片被小心翼翼地拼合上去,并用特殊的粘合剂固定好时,奇迹发生了。原本模糊的镜面突然变得光洁,同时映出了两张脸——一张是林墨惊愕的脸,另一张,则是苏晚卿带着泪痕却释然的脸。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人的眉眼之间,竟有着七分惊人的相似!张教授闻讯匆匆赶来,一进门就激动地说:“小林,晓月,重大发现!我们对苏晚卿旗袍上提取到的一缕遗发进行了dNA初步分析,又比对了你提供的样本,发现你们的dNA存在着某种罕见的母系遗传标记重合!这意味着,林墨,你很可能是苏晚卿失散多年的直系后人,而非简单的远房继承!”林墨和晓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震撼。
第十章:锦盒秘辛
dNA的发现,让林墨更加坚信记忆中的那个锦盒一定藏着秘密。他回到曾祖母的卧室,仔细搜寻,终于在梳妆台一个不起眼的抽屉暗格里,找到了那个小巧精致的紫檀木锦盒。打开锦盒,里面除了那半截他记忆中的染血指甲,还有一封已经泛黄发脆的信笺。信是曾祖父写的,字迹潦草而急促:“卿,吾愧对你,让你受委屈了!戏班女并非我移情别恋,实为吾之远房表妹。当年日军将至,城中大乱,我知你身怀六甲,恐难脱身。故携表妹扮作夫妻,引开日军及溃兵注意,望你能带着孩子从后院密道逃走,保全性命。此指甲,是你我定情之物,权当念想,盼有朝一日能再相见。”“密道?”林墨与晓月异口同声地惊呼,两人对视一眼,立刻冲向绣房,“铜镜!密道一定和铜镜有关!”
第十一章:暗门之后
在铜镜原先摆放的位置,林墨仔细摸索着墙面。果然,一块砖石似乎有些松动。他和晓月合力将那块砖石慢慢推开,后面赫然出现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密道入口,黑黢黢的,深不见底。两人打开手机手电筒,一前一后钻进密道。密道尽头,是一间小小的密室,里面散落着几具早已化为枯骨的遗骸,从残存的服饰碎片看,并非日军,倒像是些流窜的散兵或土匪。密室中央,石台上放着另一面更小的铜镜,镜面竟光洁如新,没有丝毫尘埃。当林墨颤抖着拿起它时,镜中突然浮现出苏晚卿最后的影像:她并非自杀,而是为了保护襁褓中的婴儿,与几个趁乱入室抢劫的溃兵搏斗,最终被杀害。那支银簪,是她刺向敌人时,用力过猛而折断的!
第十二章:百年心结
“原来……他没有背叛我……他是为了救我和孩子……”苏晚卿的声音在密室中回荡,不再是之前的哀怨与控诉,而是充满了释然与悲恸。一道水绿色的身影缓缓浮现,她眼神温柔地看向林墨,充满了慈爱与歉疚:“孩子,对不起,让你承受了这么多。你是我的曾孙,是我和他用性命换来的希望。”那个被曾祖母拼死保护下来的孩子,正是林墨从未谋面的祖父。当年,曾祖父安排的人找到了从密道逃出的苏晚卿(那时她已奄奄一息,托付了孩子),将婴儿托付给了乡下的远房亲戚,隐姓埋名,才侥幸躲过了那场浩劫。
第十三章:镜碎魂安
仿佛了却了百年的心愿,林墨手中的小铜镜和楼上那面刚刚修复好的大铜镜突然同时发出柔和而耀眼的强光,随后“咔嚓”几声,再次碎裂开来。这一次,碎片上没有任何诡异的血迹,反而散发出淡淡的、温暖的光晕,如同点点星光。苏晚卿的身影在光晕中渐渐变得透明,她微笑着,深深地看了林墨一眼,然后向他挥了挥手,轻声说:“我可以去见他了……谢谢你们……”光晕散去,身影消失无踪。从此,老宅里夜半的梳头声,彻底消失了。
第十四章:新的传说
民俗博物馆的“苏晚卿专题展”大获成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这位传奇绣娘的生平与作品。晓月毕业后,正式留在了博物馆工作,成了林墨最得力的助手,后来也成了新的馆长。林墨则继续他的设计工作,但他会经常回老宅看看。有细心的游客说,在月圆之夜,如果运气好,偶尔会看到一对穿着民国服饰的男女,手牵着手,在洒满月光的庭院里静静散步,男的温文尔雅,女的温婉动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幸福而安详的笑容。人们说,那是苏晚卿和她的丈夫,在历经百年分离后,终于团聚了。而那两面破碎的铜镜,被小心翼翼地重新镶嵌在特制的镜框里,放在展厅最中央。镜面虽已不再光亮,却仿佛能映照出参观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老宅的回响,不再是悲伤的低吟,而是跨越了时空的幸福低语,在每一个雨巷深深的清晨与黄昏,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