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闭眼不救世,道士下山救苍生》
第一章:乱世烽烟
大唐末年,天下大乱。黄巢起义的烽火燃遍了中原大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在这乱世之中,两座宗教圣地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灵隐寺内,佛陀金身端坐莲台,双目微闭,面容祥和。香火缭绕中,僧人们依旧诵经礼佛,仿佛外界的战乱与他们无关。而在终南山麓的玄真观,却是一片忙碌景象。老道长李玄一正在叮嘱弟子们收拾行囊,准备下山救世。
\"师父,佛门弟子皆在寺中静修,我们为何要下山涉险?\"年轻道士清风不解地问道。
李玄一抚须长叹:\"佛陀闭眼,是观自在;道士下山,是渡众生。佛门讲究因果轮回,自度度他;我道教崇尚济世救人,以行证道。这乱世之中,总得有人为百姓撑起一片天。\"
话音未落,山下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浑身是血的村民跌跌撞撞地冲进道观:\"道长!官军和起义军在山下交战,百姓们被困在战火中,求您救救我们!\"
李玄一眼神一凛,抓起佩剑便往外走:\"清风,召集所有弟子,随我下山!\"
第二章:道士下山
终南山下,战火纷飞。官军的铁骑与起义军的步卒在田野间厮杀,百姓们哭喊着四处逃窜。李玄一带领弟子们冲入战场,剑光如龙,道袍翻飞。
清风挥舞着桃木剑,剑尖所指之处,必有敌军倒下。他年轻的脸庞上沾满鲜血,但眼神却愈发坚定。突然,他看见一个婴儿被遗弃在路旁,哇哇大哭。清风毫不犹豫地冲过去,用身体护住婴儿,手中的桃木剑却被敌军的长矛刺穿。
\"师兄!\"其他弟子惊呼着要过来救援,却被清风摆手止住:\"别管我,救百姓要紧!\"他强忍剧痛,拔出长矛,继续战斗。
与此同时,李玄一正在与起义军的首领周旋。他深知这些起义军也是被逼无奈的百姓,于是高声喊道:\"各位好汉,天下大乱,百姓何辜?不如随老道去终南山暂避,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事!\"
起义军首领被李玄一的话打动,下令停战。百姓们得以趁机逃离战场,而道士们则用担架抬着伤员,一步步向终南山走去。
第三章:佛陀的启示
灵隐寺内,佛陀依旧闭目静坐。小和尚慧明不解地问师父:\"师父,山下百姓正在受苦,我们为何不下山救他们?\"
老和尚轻轻摇了摇头:\"佛陀闭眼,不是冷漠,而是观照。众生皆有佛性,唯有自度,方能解脱。我们在此诵经礼佛,便是为众生祈福,指引他们找到内心的光明。\"
慧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继续敲打着木鱼。突然,他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几个村民逃到寺中,请求庇护。老和尚命人打开山门,让村民们进入寺中暂避。
\"多谢大师!\"村民们感激涕零。老和尚却淡淡地说:\"不必谢我,要谢就谢你们自己的佛性吧。佛陀虽闭眼,但他的智慧与慈悲始终照耀着众生。\"
夜深人静时,老和尚独自来到佛像前。他望着佛陀闭目的金身,轻声说道:\"佛陀啊佛陀,您可看见这世间的苦难?弟子虽不能下山救世,但愿以毕生之力,为众生祈福,指引他们走向解脱之路。\"
第四章:危机四伏
终南山上,玄真观内。李玄一正在为伤员疗伤,清风则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他的伤口已经感染,高烧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