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安身立本(1 / 2)

周家事件的余波,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涟漪缓缓扩散,却在悄然改变着林风生活的轨迹。

那笔丰厚的酬金,让他彻底摆脱了初入都市时的经济窘迫。他并未挥霍,而是做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彻底告别那间兼具居住与接待功能的工作室,正式租赁一个更具专业性、私密性的独立空间。

选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风水实践。他花费了数日时间,穿梭于海市几个知名的文化创意园区和安静街区。并非只看地段和价格,他更看重的是环境的气场。

最终,他选定了一处位于老城区边缘、由旧纺织厂改造而成的创意园。园区闹中取静,红砖外墙爬满了绿植,保留了旧工业时代的骨架,又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整体气场经过改造疏导,少了商业区的浮躁锐气,多了几分沉淀后的平和与创造力涌动,与他所需颇为契合。

他租下的是一栋独立小楼的二层,面积不大,但空间方正,南北通透,自带一个小露台。原先似乎是个小型设计工作室,基础装修尚可。

接下来的日子,林风亲力亲为,着手布置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道场”。

净化是第一步。他选用上等的艾草和柏叶,连续三日烟熏净化,驱散前任残留的所有气息。随后,他用罗盘精准定位,依据九宫飞星与玄空风水原理,细致调整室内布局。

待客区设在东南文昌位,摆放一套沉稳的实木茶桌座椅,背后墙上悬挂一幅手绘的山水意境图,寓意背有靠山,前景开阔。静修区则安排在西北乾位,布置简洁,仅设一蒲团、一小几,用于日常打坐凝神和研读古籍。书桌位于生气所在的正东方,采光极佳,利于思考与绘制符箓。

他将师父的罗盘请出,恭敬地安置在特意订制的神龛之中,下方垫着明黄色绸缎,每日晨昏敬香。周家所赠的那块“凝神玉”,被他用五色丝线编成的绳结悬挂在朝南的窗边,吸收阳光月华,其温润平和的气场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整个空间。

工具和材料也鸟枪换炮。他购置了品质更好的宣纸、朱砂、狼毫笔,用于绘制更精密的符箓。添置了几个樟木盒子,分门别类存放各种药材、矿石等风水用品。甚至还在静修室一角设置了一个小小的祭坛,上面摆放着师父的牌位和几样简单的供品。

完成这一切后,他站在工作室中央。夕阳的余晖透过洁净的玻璃窗,洒在光滑的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纸墨的味道。这里安静、有序、气场纯净,每一个细节都符合风水之道,与他自身的气息完美融合。

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感和掌控感油然而生。这里不再仅仅是谋生的场所,更是他修行、研究、以及应对未来风雨的根据地。

“林师傅”的名声,也随着周家事件的隐秘流传,在更高的圈子里悄然发酵。预付费手机的铃声渐渐被这部新手机的沉稳铃声取代。找上门来的委托不再局限于家居小事,开始涉及一些小型商业项目的风水评估、高级办公室布局优化,甚至有个别收藏家请他鉴定带有特殊气场的古物。

他依旧保持着原则:先初步了解情况,判断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再决定是否接手。收费明晰,但绝不趁人之危。这种专业和诚信的态度,反而让他在那个注重口碑的圈子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偶尔,他还会想起那个诡异的黑色石雕,想起周家幕后那个充满怨恨的黑袍人,想起旧货市场的隐秘。但他没有再主动深入探究,只是默默积累着力量和资源,如同蛰伏的猎手,等待着下一个线索的自动浮现。

他有一种预感,平静不会持续太久。

而促使他再次行动的契机,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悄然到来。

那一夜,他在静修室打坐完毕,如常取出师父的罗盘,一边擦拭,一边回味着师父生前的点滴教诲,心中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