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苏联人?他们来咱们厂干啥?”
“这你都不知道?肯定是来指导技术的呗,听说别的厂都来了苏联专家,教咱们用新技术。”
“太好了,这下咱们厂也能学到先进技术了。”
“刚才车里那个穿灰色中山装的,好像是工业部的领导吧?我上次去部里送文件好像见过。”
“阵仗真大啊,看来厂里很重视。”
工人们兴奋地交头接耳,脸上都带着好奇与期待,在这个年代,苏联专家代表着先进和技术。
他们的到来,往往意味着生产的革新和效率的提升。
何雨水推着自行车,站在人群边缘,看着远去的吉普车,心里微微一动。
苏联专家?
怎么来红星轧钢厂了?
不应该去第一轧钢厂第二轧钢厂吗?
她想起昨天在天安门遇到谢尔盖先生他们,李主任还极力邀请他们早日指导,没想到效率这么高,还是来了红星轧钢厂。
这时,旁边两个工人的对话飘进她耳朵:
“听说这次来的专家组长点名要来咱们第三轧钢厂呢!”
“真的假的?为啥偏偏是咱们厂?第一第二轧钢厂不比咱们强?”
“谁知道呢,反正这是大好事,说不定咱们厂就能靠这次翻身,成为第一轧钢厂呢!”
点名来的?
她大概能猜到是为什么。
只是不知道,这位谢尔盖专家的“好意”,对杨厂长和厂里来说,是福是祸还说不定呢。
毕竟,她投出去的那封举报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酵。
不再多想,推着自行车,随着人流走进了厂门。
技术指导也好,政治风波也罢,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采购工作。
何雨水走进采购科办公室时,里面已经有不少同事在忙碌了。
看到她进来,几个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她,其中有几人是陌生面孔,显然这两天都跑乡下采购去了。
何雨水面不改色,径直走到采购科张科长的办公桌前,“张科长,我来领这个月的采购任务。”
张科长抬起头淡淡道:“小何同志啊,来了。”
他沉吟了一下,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任务册,却没有立刻给她,而是斟酌着说道。
“你刚入职,按理说是该把整月的任务量都领走,不过呢,毕竟你是新人,对。
一下子扛一个月的任务量,压力会不会太大了点?
要不……你先领一个星期的量试试水?循序渐进嘛,稳扎稳打才好。”
张科长这话说得算是比较委婉和照顾了,既点出了新人的实际情况,又给了台阶下,免得她任务完不成难看。
旁边的几个老采购员也竖着耳朵听,觉得科长这安排合情合理。
然而,何雨水却摇了摇头,“谢谢科长关心,不过,我还是想挑战一下整月的任务量。
总归要适应的,早点熟悉全面的工作节奏也好,完不成任务,该批评批评,我绝无怨言。”
张科长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姑娘这么有志气,皱了皱眉:“小何同志,这不是批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