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王瑞前来(1 / 2)

“先生厚爱,学生铭记五内!”

宋河再次深深一揖。

“此生,定不负‘子渊’二字!”

李渔欣慰地点点头,伸手将他扶起,眼中的笑意愈发温和。

“好,好孩子。”

他拍了拍宋河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今日赐字,终究是仓促了些,也不合礼制。”

“你且记着,待你二十岁行冠礼之时,老夫要亲自为你操持大礼,为你正名、加冠、赐字,昭告乡里,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李渔的弟子,是何等风采!”

宋河心头一暖。

冠礼,乃是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典礼之一,通常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父亲主持。

先生此言,几乎是将他视如己出了。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除了父母,他第一次从另一个人身上感受到了如此纯粹而深沉的关怀与期许。

“先生……”宋河喉头有些发紧,眼眶微热,“先生待我,恩重如山,如父如师。”

李渔哈哈大笑,摆了摆手:“行了,你这小子,莫学那些文人酸腐之态。老夫看好你,便盼着你将来能一飞冲天,老夫脸上也有光彩。”

……

学正王瑞正捏着一份薄薄的学籍档案,眉头紧锁。

“宋河,十岁,青州龙泉村人,父宋三,母何氏,于宋氏布坊做事……启蒙于龙泉村塾师王长明……”

王瑞的手指在“启蒙先生”四个字上轻轻敲击着,眼神闪烁不定。

他身为青州学正,官职虽只是区区正九品,但职权却不小,掌管着整个青州的教务与学风。

更重要的是,他王家在青州也是有名的书香门第,族中出过举人,他本人更是差一点就中了进士,在时政策论上的造诣,远非寻常秀才可比。

“只有启蒙先生,尚未拜师……”

王瑞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丝弧度。

这简直是上天赐予他的绝佳机会!

宋河这等千年难遇的麒麟儿,谁能将他收入门下,悉心教导,将来必定能名动天下,而他作为其师,自然也是与有荣焉,青史留名!

至于李渔?

王瑞心中有了定论。

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终究是脱离朝堂太久了。

他能教宋河什么?无非是些陈腐的经学义理,过时的诗词歌赋。

可科举之路,越往后走,越看重的是策论!是对时局的洞察,是对政务的理解!

这方面,他王瑞自信,整个青州,无人能出其右!

李渔能给宋河的,是虚名。

而他王瑞,能给宋河的,是实打实的通天之路!

而且,李渔要教导整个官学的生员,精力分散。

他王瑞若是收了宋河为亲传弟子,便可倾囊相授,一对一地精心雕琢这块璞玉!

想到这里,王瑞心中一片火热,再也坐不住了。

他必须立刻行动!

必须抢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将这根绝世好苗子,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小九!”王瑞扬声喊道。

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童立刻推门而入,躬身道:“先生,有何吩咐?”

“备上拜帖和一份薄礼,随我去一趟李探花的住处。”

王瑞一边说,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冠,脸上是志在必得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