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哪是“请”回来的,分明就是绑回来的肉票!
不过,这绑得好,绑得妙,绑得呱呱叫!
刘辟这辈子干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这次“文明抢劫”了。
“我当时就想啊,这么有学问的人,可不能浪费了。就想让他们出来,帮我管管这汝南城。”
刘辟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无奈。
“可这帮读书人,一个个都犟得很,说什么不为黄巾做事,死活不肯。”
“后来,还是他们自己家里商量了一下,推出了一个小子来。”
刘辟说着,终于侧过身,将身后那个始终沉默不语的少年,拉到了身前。
“喏,就是他,诸葛亮。”
“他叔叔说,这小子愿意出来帮忙,有两个原因。一呢,是实在看不得城里百姓受苦。二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练练手,积攒点经验。”
刘辟的话,彻底印证了沈潇心中的所有猜测。
这汝南城井然有序的背后,真的是这位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在操盘!
沈潇放下茶杯,目光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落在了这位未来的卧龙先生身上。
“原来如此。”
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
“小小年纪,便有‘为万民’之心,与‘济世’之才,实在令人钦佩。”
沈潇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仿佛一道惊雷,劈在了诸葛亮的心湖之上。
一直不卑不亢,眼神古井无波的诸葛亮,在听到“为万民”和“济世”这两个词时,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终于泛起了真正的波澜。
他抬起头,正视着眼前这个刘备麾下的主簿。
眼前之人,一身青衫,气质温和。
可他身后的那几人,却个个气息沉凝如山,太阳穴高高鼓起,一看便是万人敌的绝世猛将。
尤其是那个白袍将军和那个眼神桀骜的锦衣将军,身上那种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煞气,几乎凝成实质,根本无法掩饰。
文士统领猛将?
而且,此人一开口,没有像他见过的那些名士一样,空谈什么大义名分,而是直指他行为背后的核心动机!
这个人……不简单!
诸葛亮对着沈潇,不闪不避,微微躬身一礼。
“先生谬赞了。亮所为,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于乱世中,求一隅安宁罢了。”
声音清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质感,但话语中的沉稳与条理,却远超他的年纪。
沈大忽悠潇,立刻开启了攻略模式。
他对着诸葛亮,缓缓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这个动作,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古怪,却充满了真诚的力量。
“不,你这不叫绵薄之力。”
沈潇摇了摇头,眼神灼灼地看着他,仿佛要看穿他的灵魂。
“我观汝南政令,有三点,非大才不能为。”
“其一,清丈田亩,按人授田,使流民有其食,此为‘立生民之本’!”
沈潇每说一句,诸葛亮的眼神便亮上一分,呼吸都微微急促了一丝。
“其二,减省税赋,鼓励工商,使城池有其活,此为‘通经济之脉’!”
当第二句落下,诸葛亮的瞳孔骤然收缩,脸上血色上涌,那是被完全说中心事的激动!
“其三,严明军纪,划分巡区,使百姓有其安,此为‘固社稷之基’!”
轰!
当第三句话音落定,诸葛亮感觉自己的心防,被这三句话,这三柄重锤,砸得支离破碎!
这些是他辗转反侧,耗费无数心血才构想并推行的策略,是他从未与外人道也的抱负核心!
可今天,却被一个初次见面的人,一语道破,并且拔高到了“立本、通脉、固基”的经天纬地之高度!
这已经不是理解了。
这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