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不是一个黄巾贼寇能治理出来的景象。
甚至可以说,比许多汉室宗亲治理下的郡县,还要井然有序,隐隐透着一股生机。
“不对劲。”
沈潇放下车帘,眉头紧紧锁起。
刘辟此人,他有过了解。胸无大志,小富即安,能守住汝南这一亩三分地不被强敌吞并,已是侥幸。
指望他将汝南治理得欣欣向荣?
天方夜谭。
事出反常必有妖!
“子敬,你怎么看?”沈潇看向一旁的鲁肃。
鲁肃神情凝重,早已在观察,沉吟道:“先生,此地确有几分气象,非庸碌之辈所能为。观其章法,隐有法家之风,却又不失儒家之仁。治理此地者,必是胸有丘壑的大才。”
“去拜访一下此地的主人。”沈潇立刻做出决定。
“先生,拜访一个黄巾贼头?”马超在外面听见,粗声粗气地问,“咱们赶路要紧,跟他有什么好说的?”
“孟起,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东西,会骗人。”
沈潇的声音淡淡传来,“我想亲眼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能在这乱世之中,点石成金。”
刘辟的府邸,并不奢华,只是寻常的大户宅院。
当沈潇的名帖递上,言明是刘备麾下主簿沈潇前来拜访时,门房直接被吓到,连滚带爬地冲了进去。
不多时,一个身材中等,面相憨厚的汉子,便在一群护卫的簇拥下,快步迎了出来。
正是汝南黄巾渠帅,刘辟。
“哎呀!可是沈先生大驾光临?”刘辟脸上堆满了笑容,快步上前,对着沈潇拱手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刘渠帅,别来无恙。”沈潇微笑还礼,气度从容。
“不敢当,不敢当!先生叫我刘辟即可!”刘辟受宠若惊地连连摆手。
如今刘玄德是坐拥三州之地,手握数十万大军,之前沈潇派人来相招时他就想投靠。
要不是抱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还不想去拼搏,早就投靠刘备了。
如今这位传说中的沈先生自己亲自登门,他哪敢有半分怠慢?
“沈先生快快请进!里面请!”刘辟无比热情地将沈潇往府里让。
沈潇一边与他客套,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刘辟的神态举止,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测。
此人,绝非那背后执棋之人。
就在沈潇迈入府门的那一刻,他的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刘辟的身后,一道人影悄无声息地走出来。
那是一个少年。
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身着一身半旧不新的青色儒衫,洗得有些发白,却异常干净整洁。
他身形尚未长开,略显单薄,面容却俊朗清秀,宛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然而,让沈潇心神剧震的,是那双眼睛。
那是一双,完全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眼睛。
清澈,却又深邃如渊。
平静,却又仿佛洞悉一切。
当沈潇的目光扫过去时,那双眼睛没有孩童的懵懂或躲闪,反而带着几分审视,几分探究,正不偏不倚地落在他自己身上。
四目相对。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凝固。
少年似乎也没料到沈潇的目光如此锐利,微微一怔,随即,他对着沈潇,不卑不亢地,轻轻颔首。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从容与礼度。
沈潇的脚步,猛然一顿。
轰——!
一道无声的惊雷,在他的脑海深处轰然炸响!
他想起来了!
在诸葛亮写的人物小传里,那被一笔带过的一句话!
【诸葛玄携诸葛亮、诸葛均,避乱荆州,途中经汝南,为渠帅刘辟所留,“待为上宾”……】
待为上宾!
好一个“待为上宾”!
十二三岁的年纪……
俊朗不凡的样貌……
深邃如星海的眼眸……
身在汝南刘辟府上……
所有的线索,瞬间在沈潇的脑海中串联、汇聚、炸裂!
他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漏跳一拍!
是他。
只能是他。
那个羽扇纶巾,算无遗策,火烧赤壁,骂死王朗,六出祁山,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一相!
卧龙!
诸葛亮!
自己竟真的……在这里,以这种方式,撞见了他?
一个……野生正太版的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