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孔融激动地连连拍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有子明先生此言,融,便可高枕无忧了!”
他大手一挥,对着堂下所有人宣布道:“从此刻起,都昌城防务,全权交由子明先生统筹!我与诸位,明日就在这府中,静候先生佳音!”
说完,他竟真的就拉着一群幕僚,准备回后堂喝茶压惊去了。
沈潇看得目瞪口呆。
我靠!
大哥你认真的?
这就直接把指挥权给我了?你就不怕我直接把你城给卖了?
这甩锅的本事,真是清新脱俗,让人叹为观止啊!
不过,沈潇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孔融退场,沈潇便当仁不让地成了现场的指挥官。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墙角那个身影落寞的年轻武将身上。
“太史慈将军。”沈潇开口道。
一直被晾在一边的太史慈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讶。
“府君不信你,我信。”沈潇走到他面前,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明日,我需一员大将,在城上为子龙掠阵,以防黄巾贼寇耍诈。此事,非你莫属。”
太史慈浑身一震。
他看着沈潇真诚的眼神,心中的郁结与不甘,瞬间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他抱拳,郑重一揖:“慈,愿听先生调遣!”
“好!”
沈潇点点头,随即又对赵云和太史慈交代了明日出战的一些细节,比如出城时机,如何接应,如何应对敌军变阵等等。
条理清晰,安排妥当,让一旁旁听的武安国和北海国众将,无不心生敬佩。
商议完毕,众人陆续散去。
太史慈心中激荡,正准备出府回营,身后却传来了沈潇的声音。
“子义将军,请留步。”
太史慈停下脚步,回头不解地看着沈潇。
沈潇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行,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子义将军,可知今日孔北海为何不允你出战?”沈潇看似随意地问道。
太史慈沉默片刻,声音里带着不忿:“无非是嫌我年轻,信不过我罢了。”
“这只是其一。”沈潇摇了摇头,“更重要的,是孔融根本看不起武人。”
“看不起武人?”太史慈皱起了眉。
“是。”沈潇笑了笑,“你为报母恩而来,于孔融而言,你只是一个帮手,一个随时可以离开的外人。他既不了解你的真正实力,也不想在你身上投入太多,更怕你万一战败,折损了他本就不多的兵马。”
“所以,他宁可用宗宝那种废物,也不敢用你。”
这番话,一针见血,说得太史慈哑口无言。
“孔融此人,重名而轻实,爱惜羽毛胜过一切。今日黄巾围城,他想的不是如何破敌,而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名声。此等人物,可为座上宾,却绝非可托付终身之主公。”
沈潇的语气,充满了诱惑力。
“子义将军,你是一头雄鹰,北海这小小的池塘,留不住你。你可曾想过,去更广阔的天空,一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