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大汉第一毒 > 第171章 阎行,成公英

第171章 阎行,成公英(1 / 2)

“以英雄之身,行烈士之举,却亡于竖子之手。”贾诩浑浊的眼眸里,第一次流露出如此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有惋惜。

“可悲,可叹!”

这位玩弄阴谋的毒士,此刻却为死在阴谋下的英雄,而由衷的感到悲愤。

沈潇仿佛能看见,在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正对着自己露出冰冷的微笑。

公孙瓒的死,就是血淋淋的警告。

警告他,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武器,从来不只是刀枪剑戟,还有人心。

“主公,”沈潇的声音有些干涩,“司马懿此人,其心智城府,远超其年龄。公孙将军的悲剧,绝不能在我等身上重演。”

刘备依旧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那是幽州的方向。

“伯珪兄,不是死在袁绍的刀下,也不是死在乌桓人的箭下。”刘备的声音很轻,却带着金石般的重量,“他是死在自己人……不,是死在汉人的算计之下。”

他缓缓转过身,眼中取而代之的,是冷静和前所未有的坚定。

“悲愤无用,空谈无益。”刘备的目光扫过沈潇和贾诩,“唯有实力!唯有掌握雷霆万钧的力量,才能为伯珪兄雪恨!才能将那些引狼入室的国贼、残害同胞的杂碎,一一碾碎!”

“才能让这天下,不再有英雄悲歌!”

这番话,让沈潇和贾诩心头同时一震。

他们看到,公孙瓒的死,如最锋利的刻刀,将刘备心中最后对世家大族的幻想,彻底剔除。

这位仁德之主,终于亮出了他枭雄的獠牙!

“子明,文和,”刘备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敲在凉州西部的金城郡上,“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

翌日,天色微明。

告别了将派去关羽,张飞手下的的成宜四将,刘备一行五百余人的队伍,没有丝毫停留,快马加鞭,直奔金城郡而去。

公孙瓒的悲歌,化作了催动他们前行的滚滚惊雷。

一九二年九月中旬,刘备一行抵达金城郡郡治,允吾县。

“主公,金城郡乃韩遂旧部曾经盘踞之地,人心复杂。我已派出探马,四处查探本地可堪一用的豪杰。”贾诩向刘备汇报道。

刘备点点头,目光转向沈潇:“子明,你可还有什么人选?”

沈潇正是在等这句话。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主公,我曾听闻,金城本地有两位俊杰。一人姓阎,名行,字彦明。据说此子年少,却天生神力,武艺超群,在本地少年游侠中颇有威名。”

沈潇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这位可是差点一矛戳死马超的猛人,虽然现在还是个少年,但潜力股才是最值得投资的!

“哦?年少英才?”刘备来了兴趣。

“还有一人,”沈潇接着说道,“姓成公,名英,字子隽。此人原是韩遂麾下的心腹谋士,据说有勇有谋,忠义过人。韩遂大杀平民时,此人便销声匿迹。若能得此人,我军便又多一人材。”

“好!”刘备当即拍板,“立刻派人,详查此二人居所!我要亲自去请!”

因为阎行和成公英在本地都小有名气,一人以武勇着称,一人曾是韩遂的智囊,亲卫们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打探到了两人的住处。

刘备决定,先去拜访那位少年英才,阎行。

阎行的家,在允吾县城外的一处普通村落里,是一座半新不旧的农家院落。

当刘备带着沈潇、贾诩、许褚等十余人,出现在院门口时,一个身高体壮,面容虽显稚嫩,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少年,正在院中挥舞着一杆长矛。

矛法虽然还很青涩,但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力道十足,显然是下过苦功。

少年正是阎行。

看到门口突然出现的这群人,尤其是为首那人,气度雍容,不似凡俗,阎行停下了动作,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长矛。

“请问几位是?”

刘备翻身下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径直走了过去。

“你可是阎行,阎彦明?”

听到对方准确地叫出自己的名和字,阎行一愣,随即点点头。

刘备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长矛上,赞许道:“好根骨,好气力!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根基,将来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