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纸催命符(2 / 2)

与此同时,长安城,司徒府。

这里正灯火通明,歌舞升平。王允大宴群臣,庆祝国贼伏诛,汉室重光。

大殿之上,酒香四溢,丝竹悦耳。以王允为首,太傅杨彪,太仆黄琬等一众士族老臣,个个红光满面,谈笑风生。

董卓一死,这大汉的江山,又重新回到他们士族的手中。

酒过三巡,一名官员起身,忧心忡忡地说道:“司徒大人,董贼虽死,但其党羽尚在。”

“城外,尚有郭汜、李傕、樊稠、张济等人统领的十余万西凉军,此乃心腹大患,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殿内的气氛顿时一滞。

坐在胡轸下首的吕布,听到这话,立刻站了出来。他还想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司徒大人!”吕布声音洪亮,对着王允一抱拳,“布,愿亲往城外大营,说降郭汜、李傕等人。那些西凉兵,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

“只要某前去,以雷霆之势震慑,再晓之以理,必能将这十余万大军尽数收编,为朝廷所用!”

他话音刚落,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便从旁边响起。

“呵呵,吕将军勇冠三军,天下谁人不知?”说话的,正是新任后将军胡轸。他端着酒爵,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吕布,“只是啊,司徒大人,恕末将直言。那些西凉兵痞,都是些桀骜不驯的豺狼,除了董太师,谁的话都不听。”

“若是招降他们,军中并州军、西凉军,势力错综复杂,怕是更难管理啊!”

胡轸的话,精准地说中王允等一众士族大臣心中最敏感的神经。他们骨子里,就瞧不起这些西凉出身的“丘八”。

太傅杨彪抚着胡须,缓缓点头。“胡将军所言极是。凉州乃苦寒之地,民风彪悍,那些兵卒野性难驯,若是留在关中,恐为祸患。”

他看了一眼王允,提出了一个自认为万全的“良策”。

“依老夫之见,不如……下旨令其自行解散,各回乡里。至于回家的钱粮,让他们自行筹措就是了。如此,则兵戈之气自消,关中可保长久太平。”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所有士族大臣的一致赞同。

“杨太傅高见!”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啊!”

“解散了军队,郭汜、李傕那些人,不过是没了牙的老虎,不足为惧!”

王允听着众人的附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才是他想听到的。他当即拍板。

“好!就依杨太傅之言!”他转头对侍立一旁的官员下令,“立刻以天子名义,拟好诏书!派人送往城外各大营,勒令所有西凉军队,三日之内,必须解散!缴械归田,各回乡里!”

“若有违抗者……”王允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便以叛逆论处,天兵共讨之!”

吕布站在殿中,听着这一切,他想反驳,想告诉这群只会夸夸其谈的老东西,这样做无异于逼虎伤人!

十余万被逼到绝路的精锐士兵,会爆发出何等恐怖的力量!

最终吕布张了张嘴,没说出一句话。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胡轸感受到了吕布的目光,非但不惧,反而得意地朝他挑了挑眉。

他心中暗爽:“莽夫,能打又如何?在朝堂上,还不是看谁的官大,谁更得司徒信任!”

吕布转过身,一言不发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王允看着吕布的背影,心中冷笑。

一介武夫,也敢与我士族争辉?

他举起酒爵,意气风发。“来!诸位,共饮此杯!为我大汉,贺!为天下太平,贺!”

殿内,再次恢复了喧嚣与热闹。无人再关心那十余万西凉军的命运,也无人再理会那个沉默的奋武将军。

夜色中,一名朝廷使者,手捧着那份决定了无数人命运的诏书,快马加鞭,奔出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