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沈潇的打算(1 / 2)

“主公,既然收降白波,我们就得先安排白波的事情,还得应复董卓。”

议事营房中沈潇首先发言。

刘备问:“董卓会来攻打白波是真的?”

“当然!”沈潇回道:“为了面子董卓肯定会来,我们的先发制人。”

“怎么个先发制人?”关羽眉头皱起。

沈潇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

“董卓现在沉迷洒色,已经没有雄心,不出两年长安必定发生大乱,我们现在假意投靠董卓。”

“面子不重要,我们先把河东,河内两郡拿下。”

经过沈潇的分析,刘备等人豁然开朗。

接着他又开始分析起眼下的局面。

“主公,咱们现在人有了,地盘也有了,但摊子铺得太大,管理必须跟上。”

“内政方面,属下举荐一人,主公的同乡,简雍简宪和。”

“此人长于辞令,更擅治理,请他来梳理内政,定能为主公分忧。”

刘备点头:“宪和确实是个人才,我这就修书请他前来。”

沈潇继续道:“军事上,关将军、张将军勇冠三军,如今又得徐将军相助,正是厉兵秣马之时。”

“挑选精壮,编练新军,此事便拜托三位将军了。”

关羽、张飞、徐晃齐声应诺。

“还有那三百工匠,可是咱们的宝贝疙瘩。”沈潇语气加重了几分。

“让他们都动起来,每人带十个徒弟,技术不许藏私。”

“带出一个合格的徒弟,奖励五贯钱,多带多得,上不封顶!”

“主公,这年头,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工匠越多,咱们底子越厚,多多益善啊!”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觉得此法甚好。

“那剩下的大量人口如何安置?”刘备问出了关键。

“不能让他们闲着,也不能让他们再像以前那样流窜。”沈潇早有腹稿。

“组织起来,开垦荒地,就叫‘民垦’吧。”

“以百人为一队,互相帮衬,人多力量大,也能抵御风险。”

“每人先分五亩地,大家一起耕种。但这地,是公家的,不许买卖,省得以后又被那些大户吞并了去。”

“至于咱们的兵,”沈潇话锋一转,“得让他们有盼头,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凡是入伍的士卒,即分田十亩,这田是他们自己的私产。”

“第一年,免税。”

“往后,只收两成租子。”

“若是遇到天灾,核实清楚了,可以申请免缴。”

“这……”在场诸将闻言,都有些动容。

沈潇没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万一在战场上受了伤,不能再冲锋陷阵了,也不能不管。”

“伤势较轻的,可以回来担任民垦队的队长,或者负责地方治安,总得有条活路。”

“伤得重的,不能自理的,主公养着!”

“他们的家人,根据伤情,多分给十亩到二十五亩不等的田地。”

“倘若……不幸战死,”沈潇的声音低沉了些,“其家属,一次性分给五十亩地!”

“他的子女,主公负责抚养到成人!”

此言一出,就连关羽、张飞这等铁汉,脸上也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徐晃更是心头剧震,他从未听过如此优待士卒,百姓的政策。

刘备站起身,走到沈潇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先生之策,真乃安民强军之良方!”

“就依先生所言!”

“至于属下!”

沈潇接着说,“我想带着叔至和一些钱财去长安走一趟,看能不能说动董卓。”

“去长安?”刘备的声音一下子绷紧了,“先生,万万不可!董卓残暴,朝中混乱,此去太过凶险!”

帐内气氛瞬间凝重,关羽、张飞、徐晃等人也都看向沈潇,面露忧色。

“主公,险是险了点。”沈潇做出很无奈的动作,“但咱们现在顶着‘白波贼’的名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董卓再不堪,那也是挂着‘朝廷’的名号。咱们先去拜个码头,弄个官方身份,以后行事能方便不少,至少名正言顺。”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再说了,我瞅着长安那摊子事儿乱得很,说不定咱们还能……浑水摸鱼呢?”

“不行!”刘备断然拒绝,“要去,也得派重兵护卫!云长,翼德,公明,你们也跟去。”

“主公,万万不可!”沈潇连忙打断,“关二哥、张三哥目标太大,相貌出众,名声在外,一进关中地界,怕是立刻就得被董卓盯上。”

“徐将军呢?他刚归附,白波军这边人心未定,正是需要他坐镇的时候,他一走,军心必乱。”

沈潇掰着手指头分析,“有叔至将军足够了。人带多了,反而扎眼。”

他看着刘备依旧紧锁的眉头,心里嘀咕:“大佬,我也不想去啊,这不是没办法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再说,不去长安搅混水,怎么给你捞好处?”

刘备沉默,帐内只剩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他知道沈潇说得有道理,目前这个身份确实尴尬,想要发展,绕不开长安那道坎。

可是让沈潇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军师去冒险,他实在放心不下。

良久,刘备才沉声道:“必须带两百老兵,必须是百战精锐,由叔至亲自统领。钱粮、马匹,先生需要多少,尽管开口。”

他又上前一步,紧紧抓住沈潇的胳膊:“先生……此行万事小心,务必……务必保重自身。”

“备,在河东,等你回来。”

那语气,与其说是嘱托,不如说是带着点恳求,生怕他这一去就不回了。

沈潇心里一暖,又有点好笑:“主公放心,我这小身板,去了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打打秋风,保证麻溜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