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瞒天过海(2 / 2)

当他向首帅伯颜提出即刻渡江的建议时,却遭到了对方的阻拦。

伯颜坐在虎皮椅上,神色沉稳,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缓缓说道:“此时渡江,时机未到。需等待后方援军,稳扎稳打。”

刘整心中焦急如焚,上前一步,大声争辩道:“战机稍纵即逝!如今南宋防线松动,正是我们一举突破的绝佳机会!若等援军,只怕南宋缓过神来,又要生出诸多变故!”

然而,伯颜只是摆了摆手,态度坚决,不再听他多说。

刘整无奈地退出军帐,愤怒与不甘在心中翻涌。

他在营地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重重地踏在地上,仿佛要将心中的郁气都发泄出来。

他想起自己从南宋叛投元朝,为元朝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一路攻城掠地,不知背负了多少骂名,承受了多少内心的煎熬。如今,眼看着胜利在望,却被他人阻拦,心中的憋屈难以言表。

此后的日子里,刘整整日闷闷不乐,茶饭不思。他时常独自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陷入沉思。他多么希望能亲自率军渡江,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然而,伯颜始终按兵不动,他的满腔热血逐渐被浇灭。

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大都宫墙,忽必烈摩挲着案头密信的手指微微发颤。

羊皮纸上,伯颜的字迹力透纸背:“刘整居心不轨,广结水军旧部,私藏南宋降将印信,坊间传言其欲效仿张邦昌故事,自立新宋。”

案几上的铜炉飘出袅袅沉烟,却驱不散殿内令人窒息的猜忌。

此刻淮南军帐中,刘整正就着牛油烛火修改战船图纸。忽有亲卫神色慌张闯入:“元帅!伯颜首帅麾下的探马近日频繁出入驿站,似有密信送往大都!”

图纸边角被他捏得发皱,三年前蓝悦那句“你的名字将刻在耻辱柱上”突然在耳畔炸响。他猛地起身,撞翻了案上的墨砚,漆黑的墨汁在战图上蜿蜒,宛如一道催命符。

大都朝堂上,伯颜与三位蒙古勋贵联袂出列。

“陛下,臣等近日查获刘整与南宋旧部往来密信。”为首的勋贵展开泛黄的绢帛,上面赫然画着龙纹战船,“此船形制与当年宋高宗御用楼船如出一辙!”

忽必烈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伯颜沉稳的面容上——正是这位谋臣,曾在襄阳之战中献上“锁江断援”之计。

三日后,一道八百里加急令箭抵达淮南。

刘整跪接诏书时,指尖触到绢布上未干的墨迹。

“着伯颜即刻领十万大军,暗渡长江直取鄂州,刘整部原地待命,不得轻举妄动。”

宣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刺破寒夜,刘整抬头望向北方,却见云层中隐隐透出一丝暗红,恍若樊城屠城那日的血色残阳。

伯颜的大军在夜色中悄然开拔,战船桅杆如密林般遮蔽江面。刘整站在城头,看着自己一手训练的水军打着别家旗号远去。

副将递来斥候密报:“伯颜首帅已派人接管沿江烽火台,凡我部信使一律扣押。”他突然想起蓝悦曾说过的“棋子论”,原来自己从始至终,不过是他人棋盘上可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