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太真度道(2 / 2)

查攀安如坠冰窟。他突然明白了这个诅咒最残忍的部分——不仅要他亲身经历杨玉环的悲惨命运,还要他眼睁睁看着那些在乎他的人因他而受苦!

寿王府的书房里,李瑁将一大堆奏折重重地摔在地上。墨汁溅在汉白玉地砖上,像一滩干涸的血迹。

殿下息怒!老宦官福安颤巍巍地跪在地上,陛下近日政务繁忙,或许还未看到……

未看到?李瑁冷笑,俊秀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连续三十七封请安折子,全部石沉大海!父皇这是要与我断绝父子之情吗?

福安不敢接话,只是将头埋得更低。自从寿王妃突然出家为道,整个寿王府就笼罩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下人们走路都踮着脚尖,生怕触怒了性情大变的王爷。

李瑁走到窗前,猛地推开雕花木窗。夜风裹挟着初春的寒意扑面而来,却无法冷却他胸中的怒火。从三天前那个清晨起,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天他刚从校场回来,就发现寿王府被金吾卫团团围住。为首的将领面无表情地向他宣布:寿王妃杨玉环自愿入道为太后祈福,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不可能!当时的李瑁勃然大怒,玉环绝不会不告而别!我要见父皇!

陛下有旨,寿王殿下需静思己过,无诏不得入宫。将领冷冰冰地回应,随即递上一卷黄绫,这是王妃娘娘的亲笔信。

李瑁颤抖着展开黄绫,上面只有寥寥数语:臣妾蒙陛下恩典,入道为太后祈福。殿下保重,勿念。

那字迹确实是杨玉环的,但措辞生硬得像是被人拿刀逼着书写而成的。更可疑的是,信笺上还沾着几处可疑的水渍,像是……泪痕?

殿下……福安的声音将李瑁拉回现实,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李瑁摆了摆手,示意老宦官退下。待房门关上,他立刻从袖中掏出一块玉佩——这是他与杨玉环的定情信物。玉佩背面刻着两句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玉环……李瑁的拇指摩挲着那行小字,眼神逐渐变得锐利,我一定会查清真相。

他轻轻转动书案上的青瓷笔洗,身后的书架随即无声滑开,露出一条幽暗的密道。这是太宗时期修建的逃生通道,连通着长安城的地下水利系统,连当今圣上都不知晓其存在。

密道中早有两人在等候。一个是李瑁的乳兄陈玄礼,现任左金吾卫中郎将;另一个是身着粗布衣衫樵夫打扮的男子,却是李瑁安插在太真观附近的暗哨。

怎么样?李瑁急切地问。

樵夫单膝跪地:回殿下,太真观外有重兵把守,都是高力士的亲信。但小人买通了一个送菜的老妪,据说……观里确实住进了一位贵人,每日锦衣玉食,根本不像是清修之人。

李瑁的拳头狠狠砸在石壁上:果然如此!

陈玄礼连忙劝阻:殿下慎言!隔墙有耳啊!

慎言?李瑁冷笑,本王的王妃被强夺,难道还要本王装聋作哑?

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绢帛,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近日长安城的异常调动——左羽林军换防,右骁卫将领更替,甚至连宫门禁卫都被调换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