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十三岁的太子刘炟。查攀安偷偷打量这位未来的皇帝——面容清秀,眉目间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他跪在角落,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了这位小主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查攀安的膝盖开始发疼。就在他考虑要不要偷偷换个姿势时,太子突然开口了:你是新来的?叫什么名字?
声音稚嫩却透着威严。查攀安连忙叩首:回殿下,奴才郑众。
郑众?太子放下竹简,转过身来,这名字太俗。既然你来了东宫,我给你改个名字吧。他略一思索,就叫……小安子如何?
查攀安差点笑出声。小安子?这不是清宫剧里太监的标配名字吗?汉朝就这么叫了?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恭敬地叩首:谢殿下赐名。
起来吧,别总跪着。太子挥了挥手,过来帮我整理这些书简,按照经史子集各个分类。
查攀安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走到矮几旁。看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他犯了难——汉代的图书分类他完全不懂啊!
怎么,不会?太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窘迫。
查攀安急中生智:回殿下,奴才家乡偏远,只认得几个字……但奴才手巧,可以学!
太子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笑了:有意思。赵德全说你识字不多,但我看你眼神灵动,不像愚钝之人。他拿起一卷竹简,这是《论语》,你能读几句吗?读几句本宫听听。
查攀安松了口气。《论语》他还是知道一些的。他接过竹简,辨认着上面的隶书,缓慢但准确地读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错嘛。太子似乎很满意,以后你就负责整理我的书简,顺便认认字。我不喜欢身边都是目不识丁的人。
奴才一定努力学习,不负殿下期望。查攀安暗自庆幸。看来这位小太子喜欢聪明人,这倒是个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查攀安小心翼翼地适应着东宫的生活。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庭院、准备热水;太子起床后,他要伺候洗漱、更衣;太子去上课时,他要整理书房、清洗笔墨;晚上还要守夜,随时准备伺候……
虽然工作繁重,但查攀安发现太子对他似乎格外宽容。其他太监犯错会被责罚,而他总能得到谅解。更奇怪的是,太子经常问他一些超出太监知识范围的问题,比如对某段历史的看法,或者某种礼仪的由来。
这天傍晚,查攀安正在书房整理竹简,太子突然屏退左右,只留下他一人。
小安子,过来。太子招手示意他靠近。
查攀安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跪行到太子跟前:殿下有何吩咐?
我观察你多日,发现你……不太一样。太子直视着他的眼睛,你知道的东西比一般太监多得多,而且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
查攀安的心跳骤然加速。难道被发现了?他强作镇定:奴才只是喜欢听学士们讲学,记性好些罢了……
是吗?太子从袖中取出一张绢布,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那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查攀安定睛一看,差点惊叫出声——那分明是现代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虽然写法有些古老,但绝对是1到9的数字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