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禅让风波(2 / 2)

刘欣愣住了。他从未见过董贤如此激动。沉默良久,他轻叹一声:罢了,此事……容后再议。

董贤刚松一口气,忽听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侍卫慌张闯入:报——边关急报!匈奴虽退,但河西三郡流民四起,已聚众数万,打出‘诛董贤,清君侧的旗号!

刘欣勃然大怒:反了!谁敢造反?命霍鸿率军镇压,格杀勿论!

董贤却听出了弦外之音——这绝非巧合。流民为何偏偏打出诛董贤的旗号?必是有人暗中操纵。

当夜,长安城中暗流涌动。一则关于皇帝与董贤断袖之癖的后续流言又开始在市井间流传……

未央宫北阙的工地上,为董贤修建的豪华府邸突然起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夜空。而在长乐宫密室内,太皇太后正对着一众心腹下达最后命令:三日后先帝忌日,皇帝必去太庙祭拜。届时羽林卫左监王莽率兵控制宫门,丞相朱博负责拟写废帝诏书,御史大夫王崇联络各地刺史……

傅喜坐在角落,眉头紧锁。他忽然起身:太后,老臣年迈体衰,恐难当大任,请准告老还乡……

太皇太后冷冷打断:傅大人难道是要临阵脱逃吗?

傅喜苦笑:老臣只是不忍见汉室内乱……

够了!太皇太后厉声道,此事已定,不容更改。为了大汉两百年江山不落外姓之手,必须废掉这个昏君!

密议持续到东方泛白。而此时的刘欣,正与董贤在密室中对着地图谋划。皇帝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贤卿,这是我们的机会。借流民之乱,朕可以名正言顺地调集各地兵马入京,一举铲除外戚势力!

董贤看着皇帝狂热的神情,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他隐约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建平三年的深秋,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未央宫前的广场上,落叶被寒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如同此刻动荡的朝局。

宣室殿内,汉哀帝刘欣高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如水。他刚刚做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正式提出禅位于董贤。此刻,殿内鸦雀无声,群臣仿佛连呼吸都停滞了。

傅喜颤巍巍地抬起头:陛下,尧舜禅让,乃上古传说。自周以来,皆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若贸然变更祖制,恐天下大乱啊!

天下大乱?刘欣冷笑,朕看现在就很乱!外戚专权,宗室奢靡,百姓流离失所!董贤出身寒门,深知民间疾苦,正是治国良才!

宗正刘向再也忍不住,高声道:陛下!董贤再有才能,终究非刘氏血脉!若开此先例,后世乱臣贼子皆可效仿,我大汉江山危矣!

刘欣拍案而起:放肆!朕意已决!礼部即刻筹备禅让大典,退朝!

皇帝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董贤站在原地,感到无数道或愤怒或嫉恨的目光如箭矢般射向自己。他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董贤浑浑噩噩地走出宣室殿,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来临。

果然,当天下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长安——多年对立的傅、王两家外戚,竟与刘氏宗室联合起来,三方势力罕见地站在了同一战线。

长乐宫中,太皇太后王政君端坐主位,左侧是以傅喜、傅晏为首的傅家势力,右侧是以王崇、王莽为首的王家代表,而下首则坐着宗正刘向等刘氏宗亲。这一幕,在汉室历史上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