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外星赘婿,倒插门 > 第85章 爱的觉醒传承

第85章 爱的觉醒传承(2 / 2)

李梅后来考上了昆明的大学,学的是师范专业。她说,她要像王教授一样,做个老师,回到山里教孩子们读书。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回扎西村,帮着王教授捡蘑菇、晒蘑菇,就像当年王教授教她一样,她也给村里的娃子们补课。

王教授晒蘑菇的竹筛,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竹篾断了,他就自己劈竹子编新的;有的被虫蛀了,他就用砂纸打磨干净,接着用。院角的石板上,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竹筛的印子,就像时光刻下的年轮,记录着他一年又一年的坚持。

村里人都说,王教授就像后山的松树,默默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把养分都给了孩子们。他教过的学生,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像李梅一样,回到了山里当老师。可不管走多远,他们每年都会寄钱回村小学,还会托人捎些城里的文具、书籍,就像当年王教授托人卖蘑菇一样。

七十八岁那年,王教授的身体越来越差,走不动山路了,就坐在院子里,看着孩子们去后山捡蘑菇。孩子们捡回来的蘑菇,会先送到他的院子里,学着他的样子挑拣、翻晒,然后托人卖到昆明城里。每次卖蘑菇的钱回来,孩子们都会捧着钱跑到他跟前,一笔一笔算给她听:“教授爷爷,这次卖了五百块,能买五十本作文本,还能给小弟弟买两双棉鞋。”

王教授笑着点头,从口袋里摸出水果糖,分给孩子们:“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学问和良心,都不能丢。”

那年冬天,王教授走了。走的时候,他手里还攥着一本教案,教案的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蘑菇会晒干,钱会花完,可知识和爱,能传一辈子。”

村里人把他葬在了后山,就在他常去捡蘑菇的那片松林里。坟前摆着他用了一辈子的竹筛,筛子里晒着刚捡来的新鲜蘑菇,金黄的,像撒了一层阳光。

开春之后,村里的孩子们还是会去后山捡蘑菇,晒成干寄到昆明城里。卖蘑菇的钱,继续添着村小学的新书、新桌椅,还有给贫困生买的文具、衣物。李梅毕业后,真的回到了扎西村小学,成了一名老师。她也像王教授一样,在窗台上摆上竹筛,晒着金黄的干蘑菇,给孩子们讲数学题,唱那首“蘑菇香,晒成干”的歌。

有次上课,有个小娃子问李梅:“李老师,王教授爷爷去哪里了?”

李梅指着窗外的竹筛,还有远处的后山,笑着说:“王教授爷爷变成了山上的松树,变成了晒蘑菇的阳光,变成了我们心里的知识和爱。只要我们还在捡蘑菇、晒蘑菇,还在好好读书,王教授爷爷就一直都在。”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干蘑菇的清香,拂过教室里的新书,拂过孩子们稚嫩的脸庞。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竹筛上,把蘑菇晒得暖洋洋的,也把那份藏在干蘑菇香里的传承,晒得越来越亮,暖得越来越久。

很多年后,扎西村小学盖起了新的教学楼,有了明亮的窗户,整齐的桌椅,还有了电脑和图书馆。可窗台上的竹筛,依旧常年摆着,每年秋雨过后,还是会有孩子们去后山捡蘑菇,晒成干寄到城里。有人问他们,现在学校条件好了,为啥还在晒蘑菇?孩子们会像当年的王教授一样,笑着说:“蘑菇晒成干能存好久,学问和爱传到心里,能存一辈子啊。”

那片晒蘑菇的阳光,那只磨得发亮的竹筛,还有那句“学问和良心不能丢”的话,就像一颗种子,在扎西村的每一代人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守护着山里的孩子,也守护着那份跨越岁月的温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