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底线与底气(1 / 2)

二零二二年初春的北京,空气中还带着料峭寒意,但星海科技园区内的白玉兰已悄然绽放。然而,在这片孕育着科技希望的土壤上,一股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寒流正悄然逼近。

上午九点,林澈刚结束与“星璇S1”芯片设计团队的晨会,秘书就神色凝重地敲门进来:“林总,黑石集团亚太区总裁罗伯特·詹宁斯希望与您紧急会面,他们一行三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林澈眉头微蹙。黑石,这家全球顶级的私募股权基金,此刻到访绝非寻常。他看了一眼窗外,语气平静:“安排在第二会议室,请陈默和李娜也参加。”

半小时后,星海科技第二会议室内,气氛微妙。长方形的会议桌一侧,坐着以罗伯特·詹宁斯为首的三名黑石代表,他们西装革履,神情中带着资本市场巨鳄特有的自信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另一侧,则是林澈、陈默和李娜。

“林先生,久仰大名。”罗伯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笑容标准却未达眼底,“星海科技成立虽短,但气魄惊人,尤其是车规级芯片的立项,在全球资本圈都引起了关注。”

“詹宁斯先生过奖。”林澈不卑不亢地回应,“不知黑石此次到访,有何指教?”

罗伯特没有绕弯子,直接从助理手中接过一份装帧精美的文件,推到林澈面前。“我们非常看好星海科技的未来,尤其是它在硬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黑石希望与星海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充满诱惑,“我们提议,由黑石集团牵头,联合几家北美养老基金和科技产业资本,共同向星海科技注资245亿美元,换取49%的股权。按此计算,星海科技投后估值将达到500亿美元。”

这个数字让坐在一旁的陈默眼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成立不到一年,估值500亿美元,这无疑是资本市场能给出的最高规格的认可。

罗伯特继续描绘着蓝图:“除了资金,黑石还将向星海全面开放我们在北美、欧洲的产业资源和市场渠道,帮助星海的车规级芯片快速进入全球主流车企的供应链。想想看,林先生,这将为星海节省多少时间和试错成本?”

林澈并没有去看那份诱人的协议,他的手指在光洁的桌面上轻轻敲击了几下,目光平静地看向罗伯特:“詹宁斯先生,黑石的诚意和开出的条件,确实很有吸引力。不过,我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明确——这49%的股权,是否包含投票权?未来在核心技术路线、公司战略决策上,黑石期望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罗伯特脸上公式化的笑容不变:“林先生,作为重要的战略股东,我们自然希望在公司重大决策上拥有相匹配的话语权,以确保我们的投资安全和战略协同。这也是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

“那么,很抱歉。”林澈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将那份协议轻轻推回了桌子中央,“星海科技欢迎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但在核心原则上,我们没有妥协的余地——星海,必须是一家由中国资本控股、由中国团队掌控核心技术的中国公司。 黑石如果希望以技术合作、市场开拓等非股权方式进行,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但涉及核心股权的让渡,特别是如此高比例的让渡,免谈。”

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

罗伯特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审视。他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林先生,我钦佩您的民族情怀。但您要知道,硬科技,尤其是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生态系统。单打独斗,拒绝国际资本的帮助和先进市场的接纳,是非常不明智的。星海研发芯片,需要最先进的EdA软件、需要高纯度的晶圆、需要尖端的光刻设备……而这些,很多都离不开全球供应链,尤其是……来自我们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和设备。”

他的话语中,威胁的意味已经毫不掩饰。“如果星海坚持将国际友好资本拒之门外,我们很难保证,某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能否顺利、及时地抵达星海的实验室。您应该清楚,在供应链上制造一些……小小的麻烦,对我们而言并非难事。到那时,您投入的几百亿研发资金,很可能因为缺少一颗关键的螺丝钉而付诸东流。”

“啪!”陈默忍不住拍案而起,脸色因愤怒而涨红:“你们这是赤裸裸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