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年爽朗的北京,凉爽的风中中带着一丝躁动。字节跳动总部大楼如同一艘蓄势待发的星际战舰,在朝阳区的钢铁丛林中熠熠生辉。林澈的座驾缓缓驶入园区时,他注意到停车场多了不少挂着外资牌照的车辆,其中几辆显然是来自硅谷投资机构的专车。
林总,张总已经在等您了。前台接待人员的语气中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当林澈踏入张一鸣那间极简风格的办公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整一面墙的巨幅电子屏幕。屏幕上,一个巨大的数字正在跳动:1,020,000,000。数字下方,实时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展示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用户增长曲线。
林总,你来得正是时候!张一鸣从办公桌前起身,罕见地没有掩饰自己的激动,就在今天凌晨,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正式突破10亿大关!这是中国互联网产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登顶全球社交领域。
林澈走近屏幕,仔细端详着那些不断变化的数据。北美市场的蓝色区块稳健增长,欧洲的绿色区域快速扩张,东南亚的橙色地带异常活跃,南美新兴市场的紫色区块也在迅速崛起。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用户黏性数据——在欧美成熟市场,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98分钟。
一鸣,恭喜。林澈的声音平静中带着欣慰,记得2012年我们在望京那个简陋的孵化器里畅谈今日头条的未来时,你就说过要让中国的互联网创新走向世界。现在,你不仅做到了,还创造了一个全球现象。
张一鸣为林澈倒了一杯普洱茶,茶香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特别。但是林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幸福的烦恼。10亿月活意味着我们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董事会里不少人都在施压,要求我们立即全面切入电商领域,复制国内抖音电商的成功模式。
他调出一份内部讨论纪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方意见。高盛、摩根士丹利那些投行朋友都说,这是将流量快速变现的最佳时机。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现在全面启动电商业务,预计首年就能创造超过200亿美元的收入。
林澈端起茶杯,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跳动的数据上。直接全面切入电商,就等于在亚马逊、Shopify这些地头蛇的地盘上正面开战。现在还不是时候。他放下茶杯,走到世界地图前,你看,tiktok最宝贵的资产不是流量,而是它正在形成的文化影响力。
他调出几个细分数据面板:北美用户最喜欢的是创意短视频和本土化内容,欧洲用户对艺术、时尚类视频情有独钟,东南亚用户则更偏爱娱乐性强的内容。这些独特的用户行为特征,正是我们切入本地生活服务的最佳入口。
张一鸣若有所思地踱步到窗前:你的意思是......
短视频+本地生活林澈斩钉截铁地说,让用户通过短视频发现附近的特色餐厅、小众景点、独特店铺,再通过定位服务完成线上到线下的引流。这既符合tiktok的娱乐属性,又能巧妙地避开与电商巨头的直接竞争。
他调出一份详尽的竞争对手分析报告:你看,Instagra Reels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尝试,但他们的本地化做得不够深入。我们可以从纽约、伦敦、巴黎这些国际化大都市开始试点,主打tiktok探店的概念。这样既能测试商业模式,又能继续巩固我们的内容优势。
张一鸣的眼睛越来越亮:这个思路很巧妙!我们可以先与当地特色商家合作,通过达人探店视频带动线下消费。等模式成熟、用户习惯养成后,再逐步引入预订、团购等功能。
没错。林澈点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积累宝贵的本地化运营经验和商家资源,为未来切入电商打下坚实基础。记住,tiktok的核心是文化输出和内容创新,电商只是变现手段之一,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就在这时,李娜通过加密通讯发来最新数据:基于tiktok月活突破10亿的超预期表现,资本市场对字节跳动的估值已经上调至1500亿美元。按照林澈持有的10%股份计算,这笔投资的价值已经达到150亿美元,约合975亿人民币。
张一鸣看到这个数字,不禁感慨:林总,你每次都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帮我看清方向。记得当初投资今日头条时,你就说过要着眼全球化;后来建议我们重点发力短视频,才有了tiktok的今天;现在又帮我们找到了最适合当前阶段的商业化路径。这种战略定力,真的太珍贵了。
林澈微微一笑:我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更长期的趋势。tiktok的成功,本质上是中国互联网模式的全球化创新。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复制国内经验,而是要在每个市场进行创造性的本地化落地。
办公室外,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员工们正在庆祝这一历史性突破。而在办公室内,两个正在塑造全球互联网格局的企业家,已经在为这个刚刚达到新高度的平台规划着更远大的未来。
张一鸣最后问道:那么,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试点?
林澈指向地图上的几个光点: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这四个城市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是测试短视频+本地生活模式的绝佳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