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北京秋意正浓。林澈在漫步者平静的盘面下,嗅到了资本暗流的涌动。一场围绕S耳机的资本布局,在看似寻常的交易日里悄然展开。
十月八日,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北京东三环的\"澈观资本\"总部,清晨六点的交易室内已经灯火通明。
林澈站在巨大的数据屏前,目光如炬地盯着漫步者的K线图。那条在8元附近盘整了近两个月的曲线,在他眼中仿佛一张即将被点燃的引信。
\"林总,漫步者近期走势平稳,但资金流入迹象开始显现。\"李娜将连夜整理的研报递到林澈面前,\"国庆期间,我们监测到多家券商开始覆盖这家公司,目标价普遍在10元以上。\"
林澈快速翻阅着报告,指尖在关键数据上轻轻敲击:\"三季度业绩预告下周发布,市场预期并不高。但我们的渠道调研显示,实际情况可能远超预期。
早上七点,核心团队全部到齐。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陈昊率先发言:\"根据产业链调研,漫步者S耳机在三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超过200%。特别是他们的S5系列,在京东平台的月销量已经突破5万副。\"
\"但是风险也不小。\"风控总监王明提出异议,\"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市盈率已经超过50倍。如果三季报不及预期,股价可能会大幅回调。\"
林澈站起身,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几个关键数字:\"我们来算一笔账。漫步者目前市值约45亿,如果S业务能够贡献5亿营收,按40%毛利率计算,可以新增2亿毛利。这足以让公司业绩实现V型反转。\"
他转身面向团队,眼神锐利:\"更重要的是,十月末苹果将发布Airpods pro,这将是整个S行业的催化剂。我们要在那之前完成布局。\"
李娜补充道:\"我们测算过,如果漫步者能够占据中国S市场10%的份额,对应年营收将超过15亿。相比现在不到50亿的市值,想象空间巨大。\"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剩下空调运行的嗡鸣声。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一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博弈。
八点三十分,股市即将开盘。林澈下达最终指令:
\"执行买入计划,目标漫步者。总金额2亿元,建仓区间8.3-8.8元。\"
\"注意,\"他加重语气,\"要避开大宗交易,全部通过二级市场分批买入。动作要快,但要避免引起市场注意。\"
交易团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十二位交易员各就各位,手指悬在交易终端上方,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
九点十五分,集合竞价开始。漫步者以8.35元平开,成交量稀疏。
\"开始建仓。\"林澈的声音在寂静的交易室内格外清晰。
\"8.36元,买入200万元。\"
\"8.33元,买入300万元。\"
\"8.38元,买入150万元...\"
交易员们以惊人的默契配合着,将大单拆解成数十笔小单,如同春雨般悄无声息地融入市场。
李娜紧盯着资金流向系统:\"目前买入8000万,平均成本8.35元。市场似乎还没有察觉。\"
然而,就在上午十点,异变突生。
\"有情况!\"陈昊突然喊道,\"盘中出现一笔1000手的大单,直接把股价拉到8.5元!\"
交易室内气氛骤然紧张。林澈快步走到陈昊身边:\"查资金来源。\"
\"来自深圳的一家营业部,应该是某个游资席位。\"陈昊快速调出数据,\"他们也在建仓!\"
股价在8.5元附近震荡,成交量明显放大。如果继续在这个价位买入,建仓成本将大幅提高。
\"怎么办?要继续买吗?\"一位年轻的交易员紧张地问道。
林澈沉思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决断:\"暂停买入。等他们买完再说。\"
李娜不解:\"可是如果股价被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