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元,成交600万元...”
交易员们精心操作,将大单拆解成无数小单,如同细密的雨点,悄无声息地混入市场的买盘之中。整个过程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李娜紧盯着屏幕,实时汇报:“目前已完成1.5亿建仓,平均成本42.3元。市场似乎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动作。”
林澈站在数据屏前,凝视着那条开始缓缓上行的K线,眼神深邃:“游资已经开始聚集,这场资本游戏才刚刚开始。”
随着仰智慧入主的消息在市场发酵,加上中潜股份跨界大数据等热门概念,各路游资开始接力炒作。林澈监控到,西藏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华泰证券北京益田路荣超商务中心营业部等知名游资席位开始频繁出现在中潜股份的龙虎榜上。
“这些游资的操盘手法与以往有所不同,”林澈在晚间复盘会议上分析道,“他们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滚动式操作,而非传统的连续锁仓,这大大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溢价。”
八月下旬,中潜股份股价突破50元,澈观资本的持仓开始出现可观浮盈。但交易室内,气氛依然紧张而有序。
“林总,我们的持仓平均成本控制在42.3元,目前浮盈已超过18%。”李娜汇报着精确数据。
林澈点头,目光却未离开屏幕上的资金流向图:“还不够,这只是开始。仰智慧的资本运作才刚刚拉开帷幕。”
陈昊拿着一份新整理的资料走进会议室:“根据我们对仰智慧过往资本运作手法的研究,他在入主上市公司后,通常会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动作。在蓝鼎国际时期,他就曾通过收购济州岛度假村项目,将公司业务从地产扩展至博彩。”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林澈站起身,在白板上画出一个逻辑图,“仰智慧需要向市场证明他的入主能够给中潜股份带来真正的转型。而当前收购的这些空壳公司,只是序幕。真正的大戏,还在后面。”
随着团队研究的深入,一个清晰的图景逐渐展开。中潜股份的股价从2019年4月开始启动,恰好与公司开始筹划转型的时间点吻合。而从基本面看,公司2016年上市以来业绩乏善可陈,2016年至2018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这更加坚定了管理层转型的决心。
“市场的逻辑很简单,”林澈在第二次投资决策会议上阐述,“在实体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新兴产业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而仰智慧这样的资本大佬亲自操刀,更让这个故事增添了可信度。”
在完成全部3亿元资金的建仓后,林澈召集了整个团队进行阶段性总结。
“目前我们已完成全部仓位的建立,平均成本41.8元,比预期要好。”李娜展示着建仓数据,“当前股价52.4元,浮盈超过25%。”
年轻的交易员们脸上难掩兴奋之色,但林澈的表情依然严肃。
“我知道大家在为浮盈高兴,但我要提醒各位,这仅仅是开始,也是最危险的时刻。”林澈的声音冷静而有力,“我们的建仓已经完成,但现在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下一步,就是等待那个真正能够引爆股价的催化剂。”
陈昊举手发言:“林总,您认为这个催化剂会是什么?”
林澈走到数据屏前,调出中潜股份的公告记录:“根据我对仰智慧风格的研究,他一定会选择一个足够性感、足够吸引眼球的方向进行跨界。可能是新能源,也可能是——”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半导体。”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这个判断太大胆,但也太诱人。2019年,半导体国产化正是资本市场最热的风口。
“如果我的判断正确,”林澈继续道,“当中潜股份宣布跨界半导体的时候,股价将会进入真正的主升浪。而那时,也是我们最需要保持冷静的时刻。”
他下达了下一步的指令:“从明天开始,密切关注公司的每一个公告,监控龙虎榜上每一个游资席位的动向。我要知道这场资本盛宴中的每一个参与者,每一分钱的流向。”
会议结束后,林澈独自留在会议室,凝视着窗外北京的夜景。这座城市从不缺少资本的故事,而这一次,他确信自己站在了故事的核心位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潜股份的股价在55元附近震荡整理,成交量逐渐萎缩,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而林澈知道,这场资本大戏的高潮,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