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澈趁热打铁,抛出了更具前瞻性的一步棋:“而且,程总,滴滴的生态,未来完全可以与我们已经布局的美团、字节跳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他看向程维,眼神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想象一下,用户在抖音刷到一家热门餐厅,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调用滴滴出行;在美团预订了酒店或机票,接驳服务由滴滴的专车或租车业务无缝承接。这是‘内容-本地生活-出行’ 的闭环,我们投资的不是孤立的点,而是一张能彼此赋能、交叉销售的生态网络。”
这番话,仿佛一道光,照亮了会议室里此前未曾被充分探讨的可能性。滴滴的高管们开始低声交换意见,眼神中充满了兴奋。
程维终于缓缓吐出一口气,脸上的严肃被一种找到知音的快慰所取代,他重重地点头:
“英雄所见略同!林总,你不仅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样子,更清晰地描绘出了我们未来要走的路。生态化、oS化、与更大的商业系统耦合,这正是我们内部战略会议反复推演的方向!”
他身体前倾,语气变得热切:“不瞒你说,我们内部也在规划‘滴滴云’,希望将我们处理海量并发出行需求的技术能力对外输出。以后,在战略和生态协同上,我们要多交流!”
至此,谈判的核心障碍已经扫清。剩下的,便是细节的敲定。
在双方律师和财务团队的高效运作下,投资协议很快达成。根据协议,林澈的“澈观资本”向滴滴出行投资5亿美元,以50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获得其1% 的c轮优先股。
(计算逻辑:5亿 \/ 500亿 = 1%)
签字仪式简单而隆重。当林澈与程维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标志着“澈观资本”在构建未来生活服务生态的棋盘上,又落下了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
离开滴滴总部,坐进车内,李娜一边整理文件,一边难掩钦佩:“林总,您对出行生态的剖析,尤其是提出与美团、字节联动的构想,简直是神来之笔。程维当时看您的眼神都变了。”
林澈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北京冬日略显灰蒙但依旧充满活力的天空,平静地说:“资本的最高境界,不是分散下注,而是编织网络。我们投下的每一个点,都应该是未来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们之间能够连接、赋能、共生。当这张网络足够强大、足够密实时,它所创造的,将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回报,而是一个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和生态话语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滴滴,就是这张网上,连接物理世界‘移动’需求的那个核心节点。”
车辆汇入晚高峰的车流,林澈的目光变得深邃。投资滴滴,不仅仅是为了分享出行市场成长的红利,更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出行和万物互联时代,提前占据一个至关重要的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