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有三,”他伸出三根手指,条理清晰,逻辑冰冷:
“第一,模式未定,胜负未分。 这场战争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是拼流量(百度)、拼地推(美团)、还是拼专注(饿了么)?最终是靠佣金、广告还是物流赚钱?所有这些核心问题,都淹没在‘补贴’的硝烟里,看不清楚。在模式得到验证之前,盲目下注任何一方,风险都极高。”
“第二,资本绞肉机,估值虚高。”林澈的语气加重,“每天烧掉1个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不断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来‘输血’。在这种背景下,平台的估值会被巨额融资和战争预期推到一个极其不合理的高度。我们现在进去,就是用真金白银去买‘泡沫’和‘预期’,成本极高,一旦所投平台失败,将血本无归。”
“第三,巨头游戏,独立空间狭小。”他点破了最关键的一点,“你们看看,现在的玩家是谁?是背靠阿里的饿了么(注:2014年饿了么接受阿里系投资),是拥有团购基础的美团,是携流量和资本而来的百度。这已经是巨头之间的生态位对决。我们已经错过了最早期(如2009年饿了么初创时)的‘廉价’投资窗口。现在进去,我们这点资金量,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根本无法获得有影响力的话语权,只能被动地祈祷自己押对了宝。”
林澈的分析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剥开了狂热表象下的残酷本质。
“那我们……就眼睁睁看着?”陈默有些不甘心地问。
“不,我们不是看客。”林澈摇摇头,嘴角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我们要做的是顶级猎人,在局势明朗、胜者即将脱颖而出、或者各方都烧到筋疲力尽的那一刻,再果断出手,去投资那个最终的‘王者’,或者以极低的价格去收购‘战利品’。”
“现在,我们要做的三件事是:”
“深度研究。 娜姐,带领团队紧密跟踪这三家的数据:不仅仅是订单量,更要看补贴率、用户留存率、单均配送成本、核心区域的市占率变化。我们要透过补贴的迷雾,看到真实的运营效率和健康度。”
“耐心等待。 等待这场消耗战出现转折点,等待其中一方显露出真正的王者之相,或者等待它们都打不动了,需要坐下来谈判的时候。”
“准备好充足的‘弹药’。 确保当那个‘关键时刻’来临时,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去下注。”
李娜迅速领会了林澈的战略意图:“明白了,林总。我们的策略是暂不直接下场参战,而是高空监视,分析战局,等待最佳的‘收割’或‘下注’时机。”
“是的。”林澈肯定道,“记住,在战场上,最先阵亡的往往是冲在最前面的士兵。而活到最后的,是那些能看清全局、选择最佳时机出击的统帅。”
会议结束,团队之前的兴奋感已被冷静和理性所取代。他们再次认识到,投资并非追逐每一个热点,而是需要深度的洞察、极大的耐心和超凡的定力。
窗外,外卖大战的烽火依旧连天。而澈宇科技则像一位冷静的观察者,架起了望远镜和雷达,严密监控着战局,耐心地等待着属于他们的、一击必中的那个完美时机。这场烧掉亿万资金的混战,在他们眼中,正是一场筛选未来巨星的盛大预选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