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策的东风遇上技术的拐点,一场席卷全球的交通能源革命正悄然启幕。林澈要做的,是在浪潮之巅,提前锚定未来的巨头。
2014年的春天,中国股市的创业板的狂热与比特币的深寒交织成一幅冰火两重天的图景。然而,在澈宇科技的战略研究室里,林澈的目光却投向了另一条更具确定性和爆发力的超级赛道——新能源汽车。
“林总,政策东风又来了。”李娜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油墨香的政策文件放在林澈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四部委联合发文,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虽然补贴标准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了5%,但推广力度空前。”
她熟练地切换着ppt,展示着核心信息:
“最关键的是,推广应用的区域范围大幅扩大! 此前只有少数试点城市,现在新增了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总数达到了39个! 这意味着市场天花板被骤然抬高。”
“地方配套政策也在跟进,很多城市对新能源汽车免摇号、免限行,还有额外的地方补贴。政策驱动的确定性非常强。”
林澈微微颔首。这一切与他记忆中的轨迹完全吻合。他知道,2014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从“示范运营”走向“市场化爆发”的元年。
“市场数据怎么样?”林澈问道。
李娜立刻调出另一组数据图表:“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汽协的预测,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7.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20%!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增速。”
她特别强调了一个细分领域:“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增速最为恐怖,预计同比增长将达到惊人的880%! 这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焦虑的痛点,成为了市场爆发的先锋。”
“巨大的市场增量,必然催生整个产业链的繁荣。”林澈的手指敲了敲桌面,目光锐利,“我们的目标,不是去赌哪家整车厂能最终胜出,而是要抓住产业链上最具确定性的核心环节。”
“第一,整车制造龙头。”李娜接话,屏幕上出现了bYd 的logo和数据分析,“比亚迪是毫无疑问的领头羊,尤其是在插电混动领域技术领先(其‘542’战略下的唐、秦等车型备受期待),拥有从电池到整车的垂直整合能力,最能直接享受到这波政策红利。但其股价已反映部分预期,市值较大,弹性相对受限。”
“第二,核心中的核心——动力电池。”林澈强调,这是他最看重的环节,“整车可以有很多品牌,但高性能、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池,是所有电动车的心脏,是无法绕开的核心壁垒。”
屏幕上出现了一家此时还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公司——宁德时代(cAtL) 的简介。
“这家公司脱胎于AtL(新能源科技),2011年才独立专注于动力电池。虽然目前规模还不如比亚迪的电池部门,但其技术路线(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并行)、客户拓展(已与宝马等国际巨头合作)和产能扩张速度都非常惊人。 它代表着更专业、更开放第三方供应路线,潜力巨大。” (*注:此时宁德时代尚未上市,投资需通过一级市场或相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