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列举着即将出现的产品:“从小米手环到智能插座,从空气净化器到净水器……小米将通过投资+孵化的模式,构建一个围绕智能生活的庞大硬件生态体系。这不仅能为小米带来新的增长点,更能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和品牌黏性。”
“再次,国际化征程将迈出关键一步,但也会遭遇挫折。”林澈的判断非常辩证,“印度市场会成为重点,出货量可能会达到百万级别。 但……”他加重了语气,“专利问题将成为拦路虎,很可能遭遇国际巨头(比如爱立信)的诉讼,短期内甚至会影响到产品在当地的销售。 这是小米国际化必须补交的学费,但也将倒逼它更加重视研发和专利积累。”
“最后,估值将再上一个惊人的台阶。”林澈说出了最关键的判断,“凭借如此亮眼的增长数据和生态故事,小米的估值在2014年将会进行一次巨幅跃升。我认为,其估值很有可能达到450亿美元级别!”
(注:根据公开报道,小米在2014年底一轮融资中估值达到450亿美元)
450亿美元!?
会议室内落针可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林澈天使轮投入的那500万人民币所换来的股份,其价值将膨胀到一个令人眩晕的天文数字!这是一笔足以载入风险投资史册的经典案例!
“当然,”林澈放下笔,语气回归冷静,“高增长也伴随着挑战。低毛利率模式会持续受到质疑,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来自华为等传统巨头的反扑)将前所未有地激烈。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小米在这条独特的道路上狂奔。”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份2013年的财务报告上,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他自问自答,“意味着我们早期投资的基石,已经从未知风险的‘梦想’,变成了价值连城的‘现实’和‘未来’。这意味着澈宇科技拥有了一个无比坚实的资产压舱石和现金流来源。”
他看向李娜和陈默:“通知下去,密切关注小米的动态,尤其是其生态链企业的投资机会,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小米的渠道进行跟投。同时,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不要因为股价的短期波动而动摇。我们的目标,是陪伴小米走到它真正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那一天。”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时,脸上都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激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林澈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再次拿起那份报表。
窗外阳光正好,洒在纸上,那一个个数字仿佛跳动的金色音符,奏响着一曲商业奇迹的华丽乐章。
他知道,小米的这份趋势,不仅仅是一份财报,一个预测。它更是一个信号,宣告着一个由他参与投资、见证并推动的科技金融帝国,最重要的那块基石,已经坚不可摧地奠定了下去。
时代的浪潮,正将他和他的选择,推向最高的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