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寻找张一鸣(1 / 2)

澈宇科技在2012年的新目标中,投资“字节跳动”被列为生态布局的关键一步。这个目标看似明确,但执行起来却并非易事。在2012年初,“字节跳动”和它的创始人张一鸣,在浩如烟海的创业项目中,还远未声名鹊起,如同潜藏在深水中的珍珠,需要独特的眼光和精准的渠道才能发现。

这项“寻宝”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首席财务官李娜的肩上。她调动了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像梳子一样梳理着近期科技媒体的报道、投资圈的内部简报、以及各大创业孵化器的入驻项目名单。

几天后,李娜拿着一份薄薄但内容关键的文件,敲响了林澈办公室的门。

“林总,有眉目了。”李娜将文件放在林澈的办公桌上,语气中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笃定,“张一鸣,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有多次创业经历。他目前的新项目确认为‘今日头条’,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主打个性化信息推荐。”

她指着文件上的关键信息:“项目目前处于非常早期的天使轮融资阶段,团队规模很小,据说只在望京的一家小型创业孵化器里租了几个工位。目前接触他们的投资机构似乎还不多。”

林澈的眼中瞬间闪过锐利的光芒。就是它!和他记忆中的信息完全吻合!在微博、门户网站还大行其道的2012年,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的“今日头条”,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存在。

“很好!娜姐,效率很高!”林澈赞许道,“立刻尝试联系!我们需要尽快接触。”

然而,接下来的尝试却遇到了障碍。通过公开渠道找到的联系方式,发出的邮件石沉大海,电话也总是被前台或助理礼貌地挡驾。对于一个尚未崭露头角、埋头产品的极客型创始人,直接接触并非易事。

“对方戒备心很强,或者可能完全沉浸在产品里,不太理会外界的投资询问。”李娜汇报进展时,微微蹙眉。

林澈沉吟片刻。他知道,对于张一鸣这种技术驱动、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的创始人,普通的投资机构未必能引起他的兴趣。他需要一张能敲开大门的“名片”。

他想到了一个人。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存在通讯录里、却极少拨打的私人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雷军略带疲惫但依旧清晰的声音:“喂,林澈?难得你给我打电话,是不是又有什么‘战略建议’了?”语气中带着一丝熟稔的调侃。

“雷总,没打扰您吧?”林澈语气恭敬却不失从容,“确实有件事想请您帮个小忙。您听说过一个叫张一鸣的创业者吗?他在做一个叫‘今日头条’的项目。”

“张一鸣?今日头条?”雷军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下,“有点模糊的印象……好像是在一次极客公园的活动上听过这个名字,很技术范儿的一个人。怎么,你看上他的项目了?”

“是的,雷总。”林澈直言不讳,“我认为他做的算法推荐,可能会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信息入口。想接触一下,但好像不太容易接近。”

“哈哈,我明白。技术牛人有时候是有点‘轴’。”雷军笑了起来,“行,你这个‘眼光’我是佩服的。我让我的投资助理找找当时的联系方式,或者托朋友问一下,帮你递个话。成不成,就看你自己了。”

“太感谢您了,雷总!改天当面谢您!”林澈真诚地道谢。

雷军的效率极高。仅仅过了一天,李娜就接到了来自雷军助理的电话,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邮箱和一位中间人的联系方式。